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食醋、菜籽油、芝麻油频现抽检不合格
新京报 记者 刘欢 编辑 秦胜南
2024-06-25 09:29
不合格批次集中在溶剂残留、过氧化值等问题,“来福”“绿益”等品牌在其中。

食用油、调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做好安全保障尤为重要。新京报记者梳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显示,2021年至2023年,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其中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提升。



不过,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问题仍时有发生。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样品179659批次,调味品样品378907批次,不合格率分别为0.8%、1.31%。其中,涉及菜籽油、芝麻油、食醋的不合格批次较多,过氧化值、不挥发酸等是不合格主要项目,涉及“来福”“绿益”等品牌。


菜籽油、芝麻油、食醋不合格占比高


新京报记者统计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8期92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不合格有9批次产品,涉及菜籽油、芝麻油、油茶籽油等品类,菜籽油和芝麻油占比较高,均在33%以上。调味品不合格产品有12批次,食醋有9批次,占到75%,其次是调味酱产品,占16.67%。(注:同一批次产品含有不同的不合格项目,统计结果有交叉)



溶剂残留、过氧化值超标问题多


从抽检样品不合格项目类别看,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不合格产品主要涉及不得检出的溶剂残留和乙基麦芽酚,以及苯并[a]芘、过氧化值超标等,在不合格样品批次中占比均超20%以上,仅有1批次不合格产品涉及酸价(以KOH计)超标。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不得检出溶剂残留,超标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浸提溶剂后,没有在后续工艺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溶剂,长期接触溶剂残留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有损害。过氧化值超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消费者常说的“哈喇味儿”,与生产以及贮存环境有关。



调味品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氨基酸态氮(以氮计)、总酸(以乙酸计)、菌落总数等,其中,食醋抽检中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和总酸不合格项目占比较高,分别是41.67%、33.33%。不挥发酸含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食醋的口感和风味。造成不挥发酸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控制不当。


部分知名企业存食安问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食用油、食醋不合格产品里涉及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2023年12月,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信息显示,山西来福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福”山西陈醋总酸不合格,该公司系山西老陈醋国家质量标准化起草单位之一。此外,内蒙古鲁蕊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1批次“绿益”小榨纯香菜籽油含有溶剂残留。



2024年6月25日新京报产经周刊《聚新质 守食安——新京报2024食品安全特别报道》。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制图 许英剑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欢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新质力量 守护食安——新京报2024食品安全特别报道

相关推荐
重庆江津1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涉及压榨菜籽油、包子等
消费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这3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消费
胖东来和东方甄选的酱油,为什么都在做“0添加”?
财经
甘肃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涉及黄桃干、牛肉、黑苦荞茶等
消费
上海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涉及红薯粉丝、芝麻油、榨菜等
消费
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
新京号
董事长泪洒直播间“放话”整改,豪士面包4年多次被监管点名
财经
又有四家药企被罚逾73万,中药饮片缘何成劣药重灾区?
健康
国家药监局:24批(台)医疗器械抽检不合格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