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罕见病治疗药物,今年前5个月已批准24个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2024-06-14 21:47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6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面,国家药监局将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审评审批范围。大家比较关注的罕见病治疗药物,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24个。


黄果介绍,创新是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用药需求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通过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和服务药品创新研发,不断完善标准、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改进服务,释放加快“新药好药”上市的政策红利,一大批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在健全鼓励创新机制方面,针对重点产品,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改进和加强沟通交流服务,让注册申请人及早夯实研究基础,可以“少走弯路”。同时,持续贯通“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等四条快速通道,加速推进临床急需、重大疾病防治等新药的审评审批。


在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面,将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审评审批范围,鼓励以临床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例如大家比较关注的罕见病治疗药物,2022年批准上市3个,2023年批准45个,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24个,可以说罕见病治疗药物上市数量大幅增加,让很多罕见病患者不再无药可治,能够切实受益。”黄果说。


在接轨国际审评标准方面,从2017年6月,国家药监局加入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以来,至今已经采纳实施了全部68个ICH指导原则,这意味着我国药品审评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也意味着我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可以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还意味着全球同步研发的新药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在我国同步申报、同步上市。目前,已经有创新药利用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在我国实现了“全球首发上市”,这可以让我国患者更早更快享受到全球最新的药物研发成果。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甘露特钠胶囊多地断供,网购涨价,绿谷:全力处理供货问题
消费
新增15种国内特药入医保
新京号
关注国际护士节 | 穿着隔离衣的他们,守在血液移植仓
北京
在网上得的病,是时候在网上医了?
新京号
“戒酒芯片”,能否为酒精成瘾者“刹车”?
时事
当基因成为诅咒,她为上千个亨廷顿舞蹈症家庭种下“风信子”
时事
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与过度美化堪称另一种“疯狂”|活动回顾
文化
烟瘾是病,戒断有“秘方”,探访戒烟门诊
北京
北京推出32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第一看点
2024年29款罕见病药国内上市,中国药企研发参与度提升
健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