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开展非遗公益主题活动
新京报 记者 彭镜陶 编辑 刘倩
2024-06-08 17:13
为解决非遗“断层”问题,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发起“思源非遗保护计划”公益项目,旨在资助社区和学校“思源非遗教室”建设。

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今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思源非遗保护计划”携手新浪微博开展了“非遗上的课堂”公益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非遗传承人走进乡村课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非遗传承人在贵州黔西南大山小学教学阿妹戚托传统舞蹈。 图源: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


在我国,有许多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技艺。他们走进乡村课堂,教授孩子们传统技艺,让非遗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种子。为解决非遗“断层”问题,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发起“思源非遗保护计划”公益项目,旨在资助社区和学校“思源非遗教室”建设,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其中,非遗传承人在贵州黔西南大山小学教学阿妹戚托传统舞蹈。该小学是一所被群山环抱的学校,每周一到周四,课后延时的两个小时是社团活动时间,也是同学们最期待的阿妹戚托传统舞蹈教学时间,孩子们非常享受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阿妹戚托的欢快氛围。


据了解,阿妹戚托是贵州省晴隆县的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妹戚托也称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舞蹈表现形式以脚为主要载体,踏地为节,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为了让阿妹戚托代代相传,做好非遗传承,我们帮助大山小学建设了非遗教室,让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开展阿妹戚托非遗课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项目官员介绍说。


像大山小学这样接受“思源非遗保护计划”支持的学校已经有8所,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在贵州、广西、河北的8间非遗教室教授非遗课程。


据了解,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于2007年3月在民政部正式注册成立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引导民建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开展以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的“思源工程”活动,助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期以来,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理念,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业和媒体的参与下,始终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区服务、应急救援六大领域开展公益事业,截至2023年末,累计筹集善款和物资超45亿元,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过3000万人次。


编辑 刘倩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彭镜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pengjingtao@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叮!今日份童真已送达!
新京号
迎“六一”,海淀紫竹院举行“非遗童盟嘉年华”活动
北京
民政部公布公益领域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 |新京公益5月播报
公益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示范活动暨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
时事
太阳宫端午“粽”动员!亲子、民俗、美食...精彩活动一站体验!
新京号
关于中国特色慈善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新京号
地坛公园“方泽文博大讲堂”启动,首期讲述“博物馆里的故事”
北京
近期公益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将提请审议;重庆市五年来新培育社会组织3500家
新京号
活动预告|本周志愿服务活动已发布!
新京号
端午假期还没想好去哪儿玩?来看这一篇就够了(内附全市超强旅游攻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