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推动诊疗体系规范化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2024-05-21 08:32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脸上、身体上长着大小不一的瘤体,因而被称为“泡泡宝贝”。“泡泡”的背后,是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5月19日,在“‘泡泡’人生,有爱如虹”2024世界神经纤维瘤病关爱日公益科普交流会上,各方代表呼吁,关注和关爱包括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在内的罕见病患者,完善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同日,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占96%。30%-50%的NF1患者会出现丛状神经纤维瘤,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进展迅速,会导致疼痛、毁容和功能障碍,8%-13%的患者会发生恶变。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表示,针对罕见病领域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在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体中得到显著且积极的体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神经纤维瘤被正式纳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引入创新疗法并纳入医保目录,促使全社会对神经纤维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患者从“无药可用”到“有药可医”再迈向“药有所保”。


神经纤维瘤等罕见病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虽然在创新疗法可及上已迈出重要的一步,“进院难”“用药难”“自付高”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依然亟待解决。


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传播部主任邹杨表示,不同地区的罕见病医保实施情况存在差异,如NF1的靶向药物,广东某些地区在政策加持下,能够报销90%以上,但也有其他地方的报销比例不足50%。部分地区医保政策还未落地实施、地方医保封顶线无法保障所在地区患者的持续用药,“罕见病移民”甚至成了病友家庭们日常讨论的一大话题。


儿童是受神经纤维瘤等罕见病影响的主要群体,但儿童罕见病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险系统内并未能获得足够支持。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负责人王芳表示,大部分儿童罕见病享受的是城市居民保险,很多是门诊用药,报销比例并不是最优,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到儿童罕见病门诊用药问题,提升儿童罕见病患者的保障力度。


如何跑赢罕见病“最后一公里”?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研究员赵琨表示,罕见病“专项基金”模式是近年来从理论层面探讨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的重要方向,即不受医保整体影响,建立一套专门的评价续约体系,以评价罕见病的临床价值及价格,进一步保障患者支付。对于罕见病患者来说,单一的医疗保障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涉及国家、地方、公益慈善、普惠险、商业保险等多层次保障成为重要策略。


NF1诊疗路径明确,但疾病知晓度低,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误诊、漏诊情况,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时间为3-5年。为推进我国神经纤维瘤病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5月19日,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成立专委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把专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增加医疗界、社会对神经纤维瘤病的认知,同时让患者和社会知道从哪些渠道能够获得快速、正确、规范的诊疗。”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王国栋说道。


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纤维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刘丕楠呼吁,针对单个罕见病病种,每个省建立相应的罕见病区域诊疗中心,以保证每个省的罕见病患者能够看病不出省,同时持续支持卓越诊疗中心建设多学科会诊和专病门诊,由此建立起专家的单病种协作网,依托本区域诊疗中心,通过专家协作网覆盖到下面的地级市乃至县级市的病人。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儿童医院将探索AR眼镜应用于罕见病诊疗
北京
聚焦两会 | 聚热点、话民生、谋发展——听北大医学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体重管理服务年专场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今年北京将在贸易、金融等领域制定新一批改革开放措施
北京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北京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
北京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全文发布|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第一看点
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顺义会展产业今年再添“新引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