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网上药店全时段处方“秒开”
新京报 记者 王鹿 张秀兰 编辑 岳清秀
2024-05-14 08:48
病情核实、复诊要求等规定形同虚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问诊购药,只需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下单,无需挂号、去医院,省去排队烦恼。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品(OTC)不同,相关法律规定,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求凭医生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今年4月以来,新京报记者分别在多家药品零售平台的网售药店及购药App购买处方药,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售药店及App均可全时段实现处方“秒开”,购药人也不必出示有效处方,甚至不曾患病,只要有购药需求,就可以买到处方药。线上的病情核实、复诊要求也形同虚设,需要填写的就诊疾病类型、购药处方等,通过平台连接到互联网医院的医生,通通都能解决;患者还可以自我诊断,医生再对症下药,实现“先药后方”。更有甚者,在购药人提交的疾病症状明显不对症情况下,未经确认修改诊断,仍能开出药方。



从问诊到开出处方,仅仅用时21秒


4月9日,记者在网售药品平台搜索一款糖尿病处方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并随机选择一家“新特药旗舰店”。在选择单盒后点击开方购买,便进入填写问诊信息页面,需要填写用药人姓名等身份信息,并选择确诊疾病。


记者选择页面已预设的“2型糖尿病”,下方提示“用药人处方、病例或检查报告”,记者并未上传,在勾选提示项“确认已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该药品,无不良反应;提交的信息真实准确,用于医生复诊使用;使用药品前请阅读并理解药品注意事项,禁忌等内容,并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后点击“确认提交”,便进入问诊开方环节。


此时,药店立即匹配一位来自莲藕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接诊。该医生首先发来自己的姓名、执业信息、擅长领域及一段格式化的文字,询问是否在线下就诊并使用过订单中的药品且无不良反应,是否有其他信息补充,并弹出两个选项“确认信息,无需补充”或“需要补充”,且前一个选项用绿底白字放大显示。


记者选择“确认信息,无需补充”后,对方迅速开出一张处方,并发来用药指导,提示用药注意事项。从问诊到开方,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一分钟,而且问诊期间医生也未核实记者所填任何信息,在处方中,临床诊断也显示为记者根据提示自行选择的“2型糖尿病”。


网售药店及App所宣传的便捷性还体现在患者可24小时购药,在1药网App,即便在深夜也能购买到处方药。


4月12日,记者在深夜3点通过1药网App搜索上述处方药司美格鲁肽,搜索结果中既有1药网自营,也有药店所售。记者选择的是1药网自营的壹号大药房,点击“开方购买”,进入“问诊需求”页面,需要先填写问诊信息,包括用药人的身份信息、选择线下确认疾病环节。同样地,在药品名称下方,仅显示1项“2型糖尿病”选项,也可自行添加。记者选择该选项后,便弹出已设置好默认选项的不良反应、过敏史、是否线下就诊过等内容,尽管有“补充凭证图片”的选项,但此处为选填。也就是说,消费者无需上传病历、处方、取药单等资料,便可直接确认提交。


提交后进入在线问诊环节,系统默认将刚才填写的信息发送到对话框中,系统显示一位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已接诊,并发来一段固定内容,询问用药人是否曾在线下就诊、使用药品没有出现过过敏及不良反应,在记者回复“是”后,该医生瞬间将处方开出,并发来用药建议,该问诊对话随即结束。从问诊到开方,仅仅21秒。


同样“秒开”处方的还有网售药品平台的百年巴峡大药房旗舰店、华茂天兴药房、大参林大药房、平安健康App国药控股汉口大药房。在华茂天兴药房购药时,在问诊环节,医生需要患者确认“是否使用过所购药品”及“是否存在过敏或不良反应、此前药品用量及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在记者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尚未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情况下,医生已经为记者开具该药的处方,从回答首个问题到开出处方,用时约3秒钟。


网上开方如此迅速,有无AI辅助?


记者发现,多个网售药品平台推出24小时购药服务,有的喊出“互联网医院医生24小时在线,平均30秒响应”的口号,有的则推出24小时看病买药服务。如此服务在方便的同时也需要药店服务能力、医院开方时间、医生药师等各方面服务与之匹配。尤其在夜间时段,医生、药师都是24小时值守吗?值班情况如何?还是悄悄利用AI辅助?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规定,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记者在网售药品平台的新特药旗舰店选购处方药时,在医生开方后,曾询问“该药减肥也能用吗?”对方称“平台销售的药物都经过严格的审核监管流程,关于药品的品牌与质量问题,以及修改收货地址问题,请具体咨询药店客服,您可以根据需要查询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号、一致性评价等相关信息”。记者再次询问该药减肥是否能用,并发送“人工服务”等内容,对方仍然回复上述同样内容。记者再次询问“在吗医生”“不会是机器人吧”,直到问诊时间(15分钟)结束,对方也未正面回答问题,仅再次发送同一段内容。


随后记者联系该店客服,对方称该药说明书上没有提到减肥,为安全起见,可以听医生的,遵医嘱用药。当记者询问为何刚刚问诊医生没有回答,并质疑医生是机器人、答非所问等,客服称“线上医生只是开方的,不是解答问题的医生”。


“先选药,再开方”的问题同样在网售药品平台的大参林大药房(快递发全国)也存在。其中,在大参林大药房购买处方药瑞舒伐他汀钙片时,仅在添加已就诊疾病时要求患者确认,问诊环节则由系统自动发送用药信息,无需患者再次回复或确认,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便迅速发来处方及用药安全提醒等。“现在的互联网买药,感觉更多是患者自己‘诊断’,医生根据你的诊断结果开药。”多次在互联网平台给自己家人购药的王楠(化名)向记者表示。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规定,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也将处方审核前置,强调“先方后药”的销售流程,希望改变“先药后方”这一模式。此外,是否复诊也是互联网医疗合规的关键。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首先选择药物,互联网医院随后补方,这是各大平台网售处方药的常见路径,“严格来讲,这是违反规定的。”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互联网医院不能开展首诊。部分平台和药店也在“规避”这一可能出现的违规问题,如在问诊环节,互联网医院会首先确认消费者此前是否服用过该药物以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等情况,以此来确定消费者为复诊,而非首诊,但这也是在“先选药,后补方”,仍然违反相关规定。


“理想状态下,消费者登录平台应首先进行问诊,在医生建议使用药物并开具处方后,再跳转至相应的购药界面。至少这在流程上是合规的。目前更多还是消费者先选药,随后跳转至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该业内人士指出。


热销处方药设置专题并配视频展示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针对一些热销处方药,网售药品平台还会设置专门的页面,内容包括药品咨询购买、使用安全告知(包括适应人群、禁忌人群等)、售卖店铺等信息。如搜索司美格鲁肽,直接进入一个“司美全网低价”的页面,专门展示搜索结果。页面上方有“(平台)补贴 先用后付 未发货极速退 正品好药”字样,并提示“一周一次,单支建议使用时长4-6周,买即送针头”。排在搜索结果首位的是网售药品平台自营大药房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并显示已售20000+。该页面最下方还配有三甲医院医生介绍该药品的短视频,视频内容中包括介绍该药的适应症(2型糖尿病及肥胖,该药减肥适应症尚未在国内获批)、用法用量、如何注射等内容。


在视频下方有极小的两行字提示:如患有胰腺炎、甲状腺样症等禁忌症请勿使用。如患有过高的甘油三酯,严重胃肠道疾病,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请慎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不适随诊。


在另一网售药品平台也有类似的页面。记者搜索“司美格鲁肽”,便进入了该药的展示页,包括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什么药、使用剂量、用药时间、储存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项目。


在平安健康App搜索处方药阿莫西林时,搜索结果页则首先展示的是查药品、查医生功能;其次为一条显示医典自查的百科内容,点开可查看关于阿莫西林的参考价格、简介、适应症、用法用量、特殊人群、不良反应等内容;最后才是商品展示。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北京市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有类似的规定。另外,处方通过执业药师审核前,处方药销售页面不得展示或提供药品说明书,不得含有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流通监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谭刚表示,出现用药安全提示信息是合理的,但未经执业药师审核处方前,处方药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平台和入驻药店进行展示或通过视频介绍,都是违规的。按照相关规定,平台方要承担监督义务。平台要进行定期巡查,如果入驻药店出现违规问题,要按照平台的规则,及时提醒进行改正,包括制止。出现严重违规问题,平台还应直接将入驻药店“剔除”。如果是监管部门发现入驻药店的违法违规问题,而平台未发现,平台也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药不对症、不用问诊均能顺利购药


除处方秒开,还有一些网售药品平台、App在患者所述症状与所售处方药适应症明显不符的情况下,仍能开出处方。


4月23日,在1药网App,记者搜索处方药头孢克肟颗粒,在随机选择的康弘大药房购买该药时,记者填写“糖尿病”为线下确诊疾病,并提交开药问诊需求,一位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的医师迅速接诊,在发来一段格式化信息后,在未得到任何回复的情况下便迅速发来处方及用药建议。记者注意到,此时处方上的诊断结果显示为:上呼吸道感染。在此过程中,记者未收到任何确认病情及修改诊断的提示或通知。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诸多网售药品平台及App的在线问诊环节中,互联网医院会提供所购药品相应的适应症名称供购药人选择,尽管文字提示为购药人自行选择线下确诊疾病,但该环节没有任何核实,购药人随意选择一项疾病名称即可开方。


如在网售药品平台的康世佳大药房旗舰店(快递电商)购买处方药司美格鲁肽时,在选择好用药人后,需选择线下已确诊疾病,也可自行添加疾病选项。记者在添加肥胖症、超重等疾病时,提示“未搜索到相关疾病”,无法添加,只能选择上方已有选项“2型糖尿病”提交开药。随后,一位来自汉中百寿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发来几段信息,称已收到复诊开药诉求,正在诊断开方。


还有的网售药品平台及药店在患者购药时,仅凭患者所填信息,未进入问诊环节便可完成开方及购买。5月6日,记者在网售药品平台的上海益丰大药房(快递发全国)购买一款瑞舒伐他汀钙片的处方药,该药房信息显示为快递发货,在选好药品后便直接进入到确认订单页面,填写好地址并提交时,系统弹出提示:因所购药品为处方药,需要添加问诊信息,以便医生开方。随后进入填写问诊信息页面,记者随机选择高甘油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两项,然后选择用药人,并勾选“确认用药人已就所选疾病在线下进行过明确诊断,使用过所选药品且无过敏或不良反应,当前病情稳定”后,便可提交订单。1分钟后,记者刷新该页面,显示为“处方流程已完成,商家正在备货”。


记者在同一平台的另一家药店大参林大药房(快递发全国)购买处方药时,前述流程基本一致,但在添加问诊信息、点击确认下单后便跳转至互联网医院医生问诊页面,一位慈桦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接诊。随后系统自动发送记者所填信息,对方便迅速发来处方和用药安全提醒等内容。在此页面,可直接支付购买药品。


【企业回应】


将加强宣导、有疑必问


对于上述先药后方、处方药销售展示、问诊环节等相关问题,记者分别联系网售药品平台、App及药店。


4月26日,平安健康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其药品网络销售符合《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即为“先方后药”购药流程。处方药购买流程具体为“提交购药需求”→“咨询医生”→“医生开具处方”→“药师审方”→“在线支付”→“药房配送”,且该流程已在药品信息界面公示。目前,平安健康“便民门诊”处方由公司旗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出具,“银川平安康健互联网医院”是其在银川依法注册的互联网医院。


另外,为保障用户用药安全同时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在用户提交用药需求时,要求进行实名、填写线下医院诊断、过敏史、禁忌症、既往有无用药不良反应等健康信息并设置了既往就诊资料上传区,向患者推送《互联网诊疗风险告知即知情同意书》,经用户确认后方可进入医生诊室。


对于处方药信息展示的问题,平安健康表示,平台药品信息展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并获得监管部门认可。同时严格遵守《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首页”“医药健康行业板块首页”“平台商家店铺主页”均不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处方通过执业药师审核前,“处方药销售页面”不展示或提供药品说明书,不含有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1药网公共事务相关负责人在4月26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1药网销售处方药的常规流程要求所述疾病在所购药品适应症内、患者确认已在线下医院就诊过,医生方可开具处方。


头孢克肟颗粒是广谱抗生素,临床上可用于各种感染,由于患者进入问诊时同步了医生(确认已在线下医院就诊过,使用过该药品,用药无不良反应。过敏史:无,特殊时期:无)等信息,且患者之前已问诊购买过此类抗生素及糖尿病相关用药,医生考虑到患者确认病情及用药,属于真实复诊用药场景,按感染诊断给与了开方。目前,已督促三方互联网医院加强医生宣导,对有疑问的信息要及时问诊,确认后再开方,而不是仅凭健康档案。


对于深夜秒开方是医生24小时值守,还是在问诊、开方时有无AI辅助,1药网表示,互联网医院的问诊医生是24小时值守,由于线上是复诊开方,在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医生接诊的时效会更快。


作为网售药品平台,在监管商家及互联网医院的行为方面,1药网称,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是为1药网入驻商家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互联网医院,与商家签署了合作协议。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其诊疗和开方行为负责。1药网则与鼎康慈桦互联网医院签订协议,对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的流程进行监督监管。


对于上述在购药过程中未进入问诊环节即完成购药的问题,益丰大药房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回复新京报记者称,“是平台机制规则如此。我们也是按照平台的相关规定去操作流程的。所以不会有先药后方的问题。”而记者所开的新托妥也属于双轨制药品,即它是处方药,但它又可以不凭处方销售,“另外,益丰互联网医院益丰大药房旗下互联网医院,是拥有互联网诊疗牌照的机构,资质合规。医生要在线且由本人开方,益丰互联网医院是由真实的医生开方,开具的是合规的处方单。至于平台对药品销售的流程设置,医生是不知情的。医生在购药者触发问诊之后,会根据勾选的病情描述或患者自己添加的描述在后台真实开方,平台的流程不是医生及药店能控制的。”


作为网售处方药的一环,在未进入问诊页面的情况下,药店及互联网医院如何判定患者是首诊还是复诊?益丰大药房的工作人员称,在问诊界面,患者首先会勾选用药人,包括用药人身份信息,其次选择已确诊的疾病,第三,在提交问诊信息上方要勾选《互联网医疗风险告知书》以及《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患者确认和勾选这三个信息后,即承诺在线下其他医疗机构参与过首诊,然后触发在线问诊,此时患者即被认为是复诊。


对于相关问题,记者还联系了大参林大药房所属的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王鹿 张秀兰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秀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处方药随意购?——处方药院外购买乱象调查

相关推荐
药品分拣冠军机器人,未来将添加盘点、补货等新技能
时事
服贸会首钢园用上AI巴士接驳,可实时需求响应、动态拼车派单
北京
夸父炸串上新多款主食,供应链如何保驾小吃进阶全能型快餐店?
消费
石景山4座地铁站外用上电动自行车智能灭火系统,10秒有效降温
北京
实用!大兴天气实时掌握——
新京号
2025园区招商破局的实战指南
企业资讯
展现超大城市交通治理“北京方案”,服贸会交通专题展有这些亮点
北京
第四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暨2025“我要上智运”·全民棋牌全国网络大赛规程总则和围棋竞赛规程
新京号
外卖“神券”背后,争的是什么?
新京号
外卖“神券”背后争的是什么?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