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30余位首都名医走进社区,近距离为居民提供科学减重指导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王鹿
2024-05-13 10:59

5月11日,“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首都名医面对面大型健康咨询活动拉开帷幕,来自首都北京15家大型医院的30多位多学科减重专家走出医院,齐聚北京市丰台区方庄体育公园,近距离为广大首都市民提供科学减重健康咨询和专业指导。


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肥胖联盟支持,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主办。除健康咨询外,活动现场还精心组织了趣味科普和健康讲座。专家们巧妙地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的健康准则。


“当前肥胖防治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公众对肥胖的疾病认知不足,而在社会层面又存在科普知识鱼龙混杂,以及对肥胖患者的歧视和污名化,患者难以寻求公平有效的治疗等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指出,本次活动的初衷正是为了让公众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重视肥胖的危害,倡导科学减重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全人群的体重健康水平。


在活动现场,咨询减重问题的市民不仅有中青年人士,也有青少年和老年人。他们普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其中不少人合并有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且大多经历过减肥的挫败或体重的反弹,急需科学的减重指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教授认为,许多肥胖人士采用了不正确的道听途说的减重方法,未得到专业人士指导,导致减重效果不佳或进入了体重循环的怪圈,越减越肥。他建议公众正视肥胖问题,当BMI超过28时,就属于肥胖症,而肥胖症属于疾病范畴,应寻求正规医疗机构专业医生的治疗,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力争一次减重成功,避免反复反弹。无论采用任何减重方式,在日常生活当中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体重的长期维持尤为重要。


张鹏介绍,肥胖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包括临床营养科、内分泌代谢科以及减重与代谢外科等。随着肥胖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减重治疗门诊。


社区作为守护百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疾病防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新颖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患者约80%为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肥胖和超重问题很常见。而社区医生就在老百姓身边,长期负责居民的健康照护,对他们比较了解,容易和居民形成朋友式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减重服务的依从性。“全科医学的特点就是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服务,我们除了疾病治疗,还会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等,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全方位干预以提升管理效果。”


不过刘新颖也坦言,居民对肥胖的认知不够,未意识到肥胖是多种慢病的危险因素,肥胖或超重居民的减重依从性还不太够。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缺乏营养和运动相关知识及适宜技术的系统化培训,希望今后能打通这条路。而此次活动正是提高社区居民体重管理意识,赋能基层专科医疗能力的有益尝试。


未来,“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还将走向全国更多城市,通过科普、筛查、健康咨询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公众的体重健康意识,鼓励大家做自己健康体重的第一责任人。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体重管理服务年专场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早安北京0512:最高温28℃;古北水镇推出儿童免票政策
北京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2025年“健康东营 你我同行”系列提振消费专场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天使杯”健康教育大赛收官,情景剧、小品演活晦涩医学健康知识
时事
雄安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全攻略来啦!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新京号
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将开幕
北京
新闻8点见丨北京首批托育“科班生”来了;解码“天工”夺冠秘籍
时事
一周碳要闻:半年时间,4大氢能愿景基本实现(碳报第141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