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明天(4月25日)开幕。新建宫门路绿化带上,缤纷的花带烘托了年会的气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北侧,一座外观呈银灰色、造型流畅的建筑全新亮相,它就是中关村论坛新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4月24日,市民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外留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历史文化景区与中关村科学城交界处,于去年12月竣工,今年将首次投用于中关村论坛。
入口咨询台前放置了一款仿生人形机器人。参会者可与仿生人形机器人对话,询问中关村论坛简介等相关问题。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会址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共3层,布局了主会场、宴会厅、多功能厅、会议室等16个主要空间,可同时容纳5600人开会,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演出、新品发布等需求。其中,畅春厅的室内色彩以白色为主,延续建筑造型的曲线元素,营造未来感。这里是论坛的主会场,开闭幕式都将在这里举办。海慧厅室内色彩以木色为主,营造出庄重、大气的空间效果,论坛期间将用做分论坛使用。
媒体在参观一款为中央戏剧学院研发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原型是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前院长。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邻近海淀公园、与颐和园只有1.5公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给人的初印象是自然。场馆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屋顶铺设1.6万平方米草坪,从地面自然过渡到建筑屋面,与远处的群山、周围的绿林融为一体,是森林中的“会议中心”。
会址在下沉庭院打造了园中园的空间体验,山水、庭院、竹林与环璧相应,颇有中国园林文化的意境之美,其与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中关村展示中心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新会址的“绿”不仅体现在“外环境”。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宽敞明亮的序厅映入眼帘,这里可以承接中小型展览活动和茶歇。序厅顶部是巨型ETFE膜结构天窗。ETFE膜是一种高透明度的材料,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减少电量消耗,这是会址实践绿色场馆的重要体现。“ETFE膜具有熔断功能,场馆内如发生一些险情,烟可直接排出室外,从而达到排烟效果。”海国投集团北京中关村大街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彦说。
媒体正在参观一套智能拍摄采集系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整个序厅布满了线性灯带来控制照明,同时采用日光感应与可变色温系统,可以实现大厅的可变色温LED自动照明调节。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