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著作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2024-04-17 17:59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4月17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高端论坛上,发布新著作《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该书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以来,在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4月1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高端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2007年学校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对首都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系统研究,2012年,成功发布了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后,每年的蓝皮书都会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系统地开展前瞻性研究,累计出版的12部京津冀蓝皮书成为国内外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截至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累计出版京津冀系列专著147部。

 

《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是由10余名专家学者,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筹备研创。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由东西平衡向南北平衡的重大部署,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经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如今已经到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新阶段。

 

记者注意到,该书中披露了一组数据,2014年至2022年,北京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由221.3万人下降至181.5万人,常住人口密度由23924人/平方公里下降至19503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减量显著;2016年至2020年,北京核心区商业密度由801.4家/平方公里下降至719.1家/平方公里,年均降幅达2.67%。对此,叶堂林表示,经过研究发现,10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双控四降”成效显著,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稳步下降,核心区逐步“静”了下来。

 

十年来,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北京形成“龙凤呈祥”航空双枢纽格局,京津冀“双核两翼多节点”机场群布局完成,空铁交通逐渐实现贯通连接;京津冀三地PM2.5年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在2021年首次步入“30+”阶段,于2022年继续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大气治理成效显著;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依托“2+4+N”产业合作格局,逐步形成了“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空间布局。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将协同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两个重点领域纳入进行了系统梳理,三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正在带来更多民生福祉。

 

在论坛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京津冀协同发展30人正式成立,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国三大城市群的世界级想象空间 | 新京智库
智库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先打造世界级产业群 | 新京智库
智库
冬奥“完美答卷”也是首都市民的一份荣耀|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北京:突发重大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
第一看点
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来了!济南都市圈迈上崛起之路|新京智库
智库
北京大兴发布氢能、商业航天专项政策
北京
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河北兴隆采矿乱象缘何屡禁不止
第一看点
北京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有了评定规范,应提供“无码”通道
北京
解码雄安五周年|3600余家北京企业落户雄安 占比超八成
财经
雄安五年,城市雏形初具形态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