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日前,广州交易集团(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发布文件,易短缺和急抢救药联盟集采正式启动,18个临床必需易短缺和急抢救类等化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被纳入。此次集采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是今年国家集采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集采工作重点任务。其中,省际集采部分就包括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该联盟集采由广东省牵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参与。
10月27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易短缺和急抢救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明确18个品种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目录,包括氨茶碱、地高辛等,涵盖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6个治疗大类,与近日正式发布的集采文件品种并无区别。18个品种中,除呋塞米片为口服常释剂型外,其余均为注射剂型,均是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部分需稳价保供的品种。
据此次集采文件显示,本次药品集采周期原则上到2026年12月31日,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可视实际情况,将采购周期缩短不超过1年。在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续签采购协议时,约定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各地该中选产品首年协议采购量。协议时间不满一年的,协议采购量根据采购周期的首年采购量折算。采购周期结束后,综合考虑药品质量、供应稳定、信用优良、临床需求等因素开展接续工作。
从18个药品剂型联盟省(区)历史采购量来看,2022年获得较大采购量的氨茶碱注射剂生产企业最多,有35家企业,如河南润弘制药、石药银湖制药、山西太原药业、陕西顿斯制药、山东新华制药等,河南润弘制药采购量最大,达到2995.20万支。生产企业最少的是地高辛,仅有两家企业,分别是西南药业、上海禾丰制药,2022年历史采购量分别为21.10万支、310支。
氨茶碱、地高辛均属于临床上的廉价有效药品。2020年,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就曾针对氨茶碱注射液、地高辛注射液等展开急缺药品挂网采购,同意石药银湖制药等3家企业生产的氨茶碱注射液、西南药业生产的地高辛注射液等6个药品进行挂网采购,根据“全面挂网公开议价”要求,临床紧缺药品采购价由定点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自主议价成交。
东莨菪碱的供货企业也不多,从2022年历史采购量来看,东莨菪碱有四家企业供应,遂成药业的最多,采购量为100.34万支,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的采购量7.18万支,另外两家企业辅仁怀庆堂制药、禾丰制药的采购量仅分别仅有10支、54支。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和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临床急救药,因原料药涨价断货等原因,也多次出现在各地临床紧缺药品名单之列。今年5月26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的《关于公布2023年第三批临床紧缺药品挂网采购的通知》中就有杭州民生药业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合肥亿帆生物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此外,远大医药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也曾被加入2022年第6批临床紧缺药品挂网名单中。
今年6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13个典型案例,涉及远大医药(中国)与武汉汇海医药2016年至2019年期间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远大医药在中国去甲肾上腺素原料药和肾上腺素原料药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导致相关制剂价格逐年上涨并时常短缺,影响患者正常用药,增加患者用药成本和国家医保支出。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罚没远大医药2.85亿元,武汉汇海则被罚没3505.16万元。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