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山村里的一元慢火车,30多年载着“大筐队”进城
新京报 记者 耿子叶 周博华 编辑 唐峥
2023-11-18 08:33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6433次公益慢火车坚持多年不调价,是全国票价最低的火车,最低只有1块钱,这给了果农更多实惠。

在河北承德的山村地区,有一支坐火车进城卖水果的队伍,火车上,他们通常带着几十乃至上百斤的大筐水果,也因此被当地乡亲和列车员称为“大筐队”,这支队伍伴随着6433次列车开行持续多年。


6433次列车停靠新杖子站,“大筐队”排队上车。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苇子峪村61岁的孙秀荣,是“大筐队”的一员,中等身材,脸颊略带些高原红,从三四米深的地窖里,扛起20斤的苹果箱,利索地爬到了地面出口。自从嫁到苇子峪村,孙秀荣就和丈夫王敏一起种果树。为了多卖点钱,孙秀荣会带着一大筐国光苹果、酸梨、黄元帅等自产水果,乘坐火车进城售卖,两口子以此养大了一双儿女,现在靠种果树、进城卖苹果,继续供养孙子。


对孙秀荣来说,运行在京承铁路上的公益慢火车6433次列车,是一家人离不开的出行交通工具,也是“大筐队”离不开的“亲密伙伴”。


从兴隆县至承德,这趟列车途经12个车站,其中南湾子、新杖子、西大庙、上板城等地,是承德水果蔬菜的主产区,也是“大筐队”上车的主要站点。每到夏秋丰收期,“大筐队”坐火车进城就到了高峰期,一趟车上的果农能达到上百人,应季水果卖完接着卖存储水果,火车上的“大筐队”一年四季不间断。


山里的果农,坐火车进城卖苹果


燕山深处,孙秀荣的家坐落在半山腰上,站在屋后平台上,山下和山上的风景一览无余。孙秀荣和王敏在这生活久了,根本没时间看风景,一早起来不得闲。


苇子峪村果农孙秀荣。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6点多,山里的天还黑着,孙秀荣熬上了一锅菜。天冷了,王敏抓紧给羊圈新修了个饮食的铁槽。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王敏把羊群赶到了院外的羊圈,用上了修好的铁槽。


果树和羊群,是这个家所有的收入来源,孙秀荣负责外出销售,王敏则在家管理果树和羊群。


饭桌上,夫妻俩一人一个酒杯,倒上半杯白酒,“早上喝点酒,出去暖和点。”孙秀荣今年还酿了桑椹酒和山葡萄酒。“我们一辈子没种过粮食,靠卖水果换钱买粮食吃。”夫妻俩在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今年,山上的国光苹果遭遇春季冻害,开花受冻,产量比不了往年,但好在价格高,能卖到5块钱一斤,要都像今年这个价格就好了。”


年轻时,王敏是村里果树队的技术员,用他的话来说,年轻时围着山转,全栽上了果树,那时候种国光苹果、富士、秋白梨等品种,国光苹果是最早种植的品种,个头小、酸甜口感、红绿色泽,直到现在,山上种出来的国光苹果,还保持着以前的“老口味”。


“现在技术更新换代快多了,山下还种了密植的苹果树,光富士品种就高达几十种,我都叫不上名来了,原来的老技术也跟不上了。”王敏说。


孙秀荣家这片山坡上,大概有30多户村民,全部种果树,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绿皮火车。“自从孩子出生,我就靠着这趟火车卖水果,供养了儿子和女儿长大上学,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继续靠卖苹果养孙子。”孙秀荣卖完水果,还会在城里给孙子买两本书,“说实话,已经离不开这趟车了。”


孙秀荣骑着摩托车下山到新杖子车站乘坐火车。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最初乘火车进城卖水果,孙秀荣是挑着担子,全靠两个肩膀,挑起六七十斤的筐,孙秀荣走到半路还得歇会儿。自从有了小推车,孙秀荣学会了骑摩托车,进城卖水果就方便多了,摩托车送站,小推车是可折叠的,可以直接带上火车,下了车,筐放在小推车上,推着车沿街售卖。


伴随着6433次列车的运行,孙秀荣也坐火车进城卖苹果30多年。


列车员成“大筐队”朋友


6433次列车途经的新杖子站,是“大筐队”上车的主要停靠站之一。清晨的新杖子站,安静得只能听见鸟叫,铁路的地势高,站台前靠大山,长长的台阶下,黄色砖墙、红瓦屋顶的平房,挂着显眼的标志“新杖子车站”。


undefined

新杖子火车站。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孙秀荣骑着摩托车到车站时,火车还没进站,“大筐队”的果农们已经到了,小推车折叠好,成排的水果筐形成队伍,孙秀荣站在第一个,和姐妹们聊起了家常。


新杖子站仅有两名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大筐队”进站上车,也有意识地给果农们提供便利服务。新杖子站副站长孔祥彬向记者介绍,为了方便“大筐队”进站上车,车站安排“大筐队”优先进站,由于他们常年乘坐这趟车,车站人员和果农们都熟悉了,果农们可以先把筐放在站台上,再到购票大厅购票,避免购票进站着急与乘客发生剐蹭。


8点57分,伴随着一声汽笛,6433次列车出现在了山间的轨道上,和着“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声音,缓缓驶入新杖子站台。


从兴隆县始发,6433次列车全程运行101公里,设置三节车厢,最低票价1元,26年不调价。为了方便果农带着大筐山货上车,列车拆掉了传统火车上的坐席,安装成了货架,增加了放大筐的空间。


“这趟车票价便宜,从新杖子站到承德站2块钱。”虽然村里也有进城的公交车,但坐一次就要15块钱,来回30块钱,孙秀荣舍不得。


在6433次列车上,大筐排成了队伍。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经过改造的列车车厢,平均可以多放20筐。袁鑫担任6433次列车长9个年头,“这趟列车运行这么多年,有的列车员一直跟着,说实在的,已经不是列车员和乘客的关系,而是朋友,列车员和‘大筐队’的果农成了好朋友,没事的时候会唠家常、买点水果。”


列车上,除了“大筐队”,还有沿途村民,上板城镇西大庙村郑女士经常带娃乘坐这趟列车,她喜欢坐这趟列车进城逛街,“这趟车方便、便宜,也安全,平时送孩子上学也会坐这趟车。”


袁鑫告诉记者,在物价飞涨的现在,无论是乘客还是果农,最在乎的还是实在,6433次列车坚持多年不调价,是全国票价最低的火车,最低只有1块钱,这给了果农更多实惠。


高峰时,6433次列车的乘客能达到500人,过道几乎站满了。一到星期日,沿途学校的学生,也会坐这趟列车回家。袁鑫说,这趟公益慢火车主要是服务沿途百姓出行,特别是“大筐队”,他们搬运大筐,有时候衣服扣子掉了,列车员会为他们提供针线;返程时果农手机没电了,列车员也会提供移动电源。近几年,列车还把超载费取消了,进一步给果农减负。


火车站为“大筐队”开设绿色通道


一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孙秀荣和“大筐队”的果农们,到达承德站。


为了快速下车,“大筐队”互相帮忙,车上的果农往下送筐,站台上的果农,伸手接筐,一筐一筐的水果,像接力棒一样,从果农手里传递下去。不一会儿,大筐已经齐刷刷地摆在了站台上。


“大筐队”果农们互相帮忙。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大筐队”里,有两个筐格外大,这是新杖子镇小营村72岁果农张宝存用荆条编的筐。为了每次坐火车多带点苹果,他把筐编得格外大,两筐苹果加起来一共有八十多斤,价格适中的话,他预计能卖180块钱。


今年,张宝存收了3000斤国光苹果,这些苹果都要通过他坐火车一筐一筐带到城里卖。


这趟进城,有顾客给张宝存打电话预订一筐苹果,下车后张宝存要先步行40多分钟,到达南兴隆给顾客送过去,剩下的一筐,不出意外的话,半天就能卖完。


承德站为“大筐队”开设绿色通道,果农准备出站。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今年,承德站为了方便“大筐队”进出站,特别开设了绿色通道,实行人车分流,避免人车剐蹭,为果农的进出站提供更便捷服务。承德车务段客运主任侯晓继介绍,由于出站检票的闸机比较窄,“大筐队”小车出入有所不便,加上人车混行,容易发生碰撞,开辟绿色通道后,果农先检票出站,再从绿色通道推车出站,就像赶集一样,大筐队可以瞬时出站,人车分流也更加安全。


孙秀荣带的黄元帅苹果,一出站就卖完了。卖得快的时候,孙秀荣一上午就能卖完,回家还能干点小活;卖得慢的时候,孙秀荣会走街串巷,到人多的小区里,卖完再乘坐火车返村。孩子们劝孙秀荣,岁数大了别出去卖了,可是孙秀荣想,能多卖一分是一分。


一出站,孙秀荣就迎来了顾客。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这趟6433次公益慢火车上的乘客,有一半都是周边村里的‘大筐队’,有的果农坐这趟车已经几十年了,甚至比我的工龄还要长。”侯晓继说,“在承德站,像6433次列车一样的公益慢火车,一共有四对,这些公益慢火车票价亲民,为沿途老百姓上市里做小生意、进城打工、进城办事等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拉动了沿途的农业经济。”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公益慢火车得到了保留,据此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81对公益慢火车开行在大山深处,覆盖21个省区市,经停530座车站,成为人们便利出行的“公交列车”。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周博华

编辑 唐峥 校对 翟永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今年全国两会最后一场“代表通道”,6位代表都关心啥?
时事
京九铁路上的春运归途
时事
瑞士伯尔尼洋葱节
新京号
央媒聚焦!在雄安,“读”未来
新京号
重访水峪嘴,永定河畔建起诗画乡村
北京
一个西北老汉决定骑行千里
时事
拼多多兜底偏远物流中转费,新疆西藏居民“菜篮子”看齐北上广
商业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长江客船,无法告别
时事
走吧,去菜市场,让烦恼终结在这闹市
文化
热门评论
137****3082
7天前
沉甸甸的一块钱,铁路上的温情故事。
刘知也
7天前
淳朴,纯真。
虎兔兔
7天前
30多年,希望下一个30年。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