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七号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10月25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举行。图/新华社
此次任务的目的是什么?
林西强介绍,此次任务要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航天员在轨将执行哪些任务?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林西强说,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林西强称,这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太空送货为何今年只有一次?
“虽然今年只有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但是请放心,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实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3个月。”林西强说。他表示,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其定的原则是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也就是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阅读全文>>>
更多阅读
“乙类乙管”已落地9月余,新冠疫情似乎逐渐平息,淡出公众视野。经历三年多疫情,新冠是否已成为了“过去时”?下一次大流行还会发生吗?将在何时、由什么引发?对于支原体等已知病原体,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
新冠是否已成为“过去时”?
梁万年:新冠疫情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不再是“大流行”,但并不意味着疫情不存在了。从全球来看,新冠疫情仍然存在。判断一种疾病是否构成或解除国际关注,实际上有多个维度,其中三个维度是最核心的。一个是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第二个是对整个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进行判断,譬如有没有疫苗,人群免疫水平是否通过自然感染和被动免疫在加深,医疗系统的救治能力是否在加强。第三是要看整个社会、国家政府乃至全球的干预措施。这三个要素互相平衡,如果新冠仍然是奥密克戎,我们对它就乙类乙管,这是今年1月8日进入常态化的原因。当然,新冠的感染可能还会再发生,但从疾病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都不足以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清华大学供图
下一次大流行何时到来?
梁万年:随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国际局势不稳定等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始终面临公共卫生健康的挑战。大流行已不再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而是随时可能发生。下一次大流行何时到来,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它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但会来是确定的。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重大的急性突发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如何看待“肺炎支原体”等已知的传染性病原体?
梁万年:可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不管是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衣原体等,都有可能。对于未知的病原体,我们要进行科学创新和技术储备。对于已知的病原体,我们有经验和抵抗能力,要在药物、疫苗等方面做好应对准备。阅读全文>>>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增加发行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0月2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增发万亿国债的相关内容。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增发国债的支持重点之一是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将推进大清河、永定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并“一城一策”推进城市排涝能力建设,实现海河安澜。
根据安排,此次增发国债将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主要用于8个方向。其中,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是支持方向之一。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其中,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将被摆在优先位置,重点加快医院学校、养老托育、公共体育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水毁农田修复,尽快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另外,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任务,重建美好新家园。阅读全文>>>
筹备7个多月的国家数据局于10月25日正式挂牌!据贝壳财经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在岗人员有数十人,未来将随着正式挂牌运营不断扩充队伍。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后,未来有可能升格为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据应用与管理受到瞩目。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明确组建国家数据局。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亮点之一,国家数据局自组建以来就备受关注。
国家数据局。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随着国家数据局揭牌,数据领域也将有新气象。一位参与国家数据标准制定的行业人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露,国家数据局在组建过程中会站在国家角度,考虑到数据要素的特性和数据要素交易的特性,国家数据局的工作也将从标准制定开始,包括专项标准、通用标准等一系列的标准制定。
此前,北京、上海、重庆、贵州、福建、山东、浙江、广东等18个省市区也相继成立数据管理相关机构。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认为,组建一个新的职能部门肯定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至少明确了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数据资源事务。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表示,国家数据局未来可能会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整合国家层面的数据资源,推动国家数据资源的利用共享。国家数据局作为国家政府部门,可能不会直接成为数据的供给者,未来国家数据局底下可能会成立类似上海大数据中心的机构,负责整理各委办局的数据。
丁波涛认为,国家数据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与数字化领域的国家级规则和制度有关。多数的数据根本性问题,包括数据三权、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跨境流通在内,它们都涉及国家事权,而地方立法实际上不能设权。“数据发展越深入,我们越能够发现很多基础性问题必须由国家部门来解决,地方没办法解决。”阅读全文>>>
“您即将乘坐的航班因为飞机故障被取消,此次来电是帮助办理退改签手续”。打着退改签旗号的诈骗,正在围剿飞机乘客。到底是谁泄露了我的航班信息?
近日,乘客因遭遇航班诈骗投诉飞猪,再度将个人信息泄露推至台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看到,这样的案例并不新鲜,不少投诉涉及购票平台去哪儿、飞猪、航旅纵横、同程旅行以及各大航空公司。截至10月24日,与飞猪关联的隐私泄露投诉共73条,其中10条与航班诈骗相关,涉及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最高为47万元。此外,投诉去哪儿泄露隐私的内容共96条,9条与航班诈骗相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航班信息的诈骗频频发生,黑灰产平台上,不少买家标榜“大量收机票未起飞数据”,价格高达8元/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张机票往往经过五六个环节,包括酒店推荐、第三方核验等,这些环节均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
近期,一些处在“航班诈骗漩涡”中的航空公司相继发布了防诈安全提示。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天津航空、首都航空、深圳航空、海航航空、山东航空均在10月以来发布公告提醒旅客,航班变动等通知信息均由航司官方客服号码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发布,如收到其他号码发送的相关信息请提高警惕。阅读全文>>>
如果胎儿可以说话,大概会把母亲的子宫形容为一座泳池。科学家们预言,这座人类所享的最初的泳池或将脱离母体——外置于母体的人造子宫有望被发明。
《自然》杂志在9月中旬发表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正寻求其人造子宫设备的临床试验获批。以羊胎为样本,他们在2017年进行了相关动物实验。2020年,中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实验。时至今日,他们经历最长一次实验周期,相当于人类胎儿七月月龄的早产胎羊在人造子宫内存活了七天。
赵高峰团队草拟的实验原理图。受访者供图
“目前的人造子宫技术如果投入临床,孕龄28周前的极早早产儿会得到帮助,提高存活率。”参与实验的产科副主任医师杨蕾说,“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在人造子宫的基础上培育出人造胎盘,那么从结构及功能上,人造子宫就能更接近和模仿人体子宫的环境。那将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2002年,我国的科学时报刊载过《冷静看待“人造子宫”研究》一文,认为该技术下的生命孕育过程恐将成为商品生产,造成可怕的后果。近日的中文互联网上,关于人造子宫的讨论也层出不穷。有网友盛赞其将来会为减轻生育负担、增强胎儿健康带来的帮助,也有网友质疑,人造子宫的使用会带来“基因筛选”,甚至“感觉会滋生犯罪”;还有人提问,人造子宫是否会使女性生育价值消失,是否可以真正增加女性的竞争力?
会不会有一天出现由人造子宫托起的“胎儿工厂”?赵高峰说,纯从理论出发,人类只要攻克胎盘的秘密,制出人造胎盘,那么应用人造子宫的胎儿月龄大幅下降甚至降至受精卵,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这一天还相当遥远。阅读全文>>>
相比其他群体,年轻人的金融知识储备相对更高,接受能力更强,有了一定财富积累后,在身边人相互渗透下,也更加注重投资。在关注多样化和理性投资之外,年轻人还在追求一些快速的、即时的、娱乐性的、刺激性的虚拟投资产品。
“起一大早还是没有抢到国债,真的是一分钟就售罄了。”家住北京的90后王女士最近体验了一把抢购国债的热潮,本想用5000元钱“试一下水”,但还是没抢到,银行提示“额度全部售罄”。10月10日,第九期和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其中第九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2.63%;第十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2.75%。尽管3年期的国债利率已经创下近年来最低值,但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多家银行的销售均在几分钟内全部售罄。
相较于国债和定期存款等3年、5年的长期投资,短期活钱理财同样受到年轻人热捧。在北京工作的张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于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他更倾向于配置银行的活钱理财和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一方面他认为当前并非投资好时机,但另一方面他也一直关注着股市的变化,如果遇到合适点位可以赎回并投资。
图/东方IC
与规避风险的理性相左,一股对黄金、珠宝的投资热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但这种流行的狂热之下,能够安全赚钱的投资者却不多见,投资还需谨慎。“原本把黄金当作保值的投资来做,但没想到亏了!”赵沫的投资还涉足了黄金领域。她近期在某投资平台上定投的纸黄金产品,已经亏损了其本金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些在国庆节前购买实物黄金的投资者也纷纷吐槽,高位买入的黄金赔了不少。“我是国庆节前602元/克高位买入的黄金项链,但由于最近的暴跌,一克亏了几十元。”浙江地区的吴女士直言,原本想着国庆前很多品牌有活动,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当作过节礼物,另一方面黄金的保值性叠加国庆的活动,可以在相对低位“上车”。阅读全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报告预测,按美元计算,2023年日本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被德国超越,从世界第三位滑落至世界第四位。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此后10多年里日本一直位列世界第三。如果IMF预测准确,这将是日本21世纪以来在名义GDP数值上的最低排名。不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IMF预测认为,印度随着人口的迅速上升,名义GDP将在2026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届时日本在这一数值上的世界排名,将进一步下滑至世界第五。
10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表示将推行经济政策改革,通过返还部分税收等方式,减轻日本民众在高物价环境下的负担。图/IC photo
日本上世纪9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裂,2001年3月日本官方首次承认处于“适度通货紧缩状态”,自此进入长期滞胀态势。以本币计算,自2000年以来日本名义GDP累计增长仅为10%,而同期德国为90%,美国为160%,中国更高达1160%。
鉴于此,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名义GDP增长的萎靡不振和其他参数一致,均反映出“安倍经济学”虎头蛇尾后,日本经济欲振乏力的颓势,以及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力人数下滑、国内消费及出口双双低迷的形势下,日本经济重返上升通道之难。
但不少专家同时也指出,名义GDP是一项受其他因素干扰较大、失真度较高的参数。在当前形势下,其失真度更易被放大,对这一数值的波动不必大惊小怪。
不仅如此,名义GDP还会和通胀率同步放大。今年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化上涨率约为3%,而同期德国这一数值却高得多,年初德国通胀率达9%,最低时也在4%以上。很显然,受通胀率拉抬,名义GDP数据也不免存在失真。可见,对IMF的预测及GDP参数,还要正确对待,更多从生产、生活、社会、民生等现实角度,真实地感受经济,少玩些眼花缭乱的“魔术”。阅读全文>>>
编辑 魏冕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