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桃醉平谷规划篇丨生态涵养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市镇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王子诚 薛珺 编辑 张树婧
2023-10-23 08:19
半城山水半城楼,一川风景一川情。

城区里,一幢幢房子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组团”成了宜居社区;园区中,闲置的厂房变成了功能区;山水间,一座座乡村将从大农区向大景区转变……北京平谷,一张高大尚规划蓝图正在绘就。

 

2023年上半年,平谷GDP增速、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物流产业用地面积规模成交金额等均居全市首位。平谷进入投资增速、建设提速、发展加速的全新阶段,进入了整体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历史关键期。

 

未来的平谷,到2035年,全区人口将增长到50万人,平谷新城总建筑规模将增加到2700万平方米,增加建筑空间95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相当于再造半个平谷城。

 

9月21日,俯瞰平谷区洳河沿线风景。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打造9个街区,平谷新城将引领高品质生活

 

“半城山水半城楼,一川风景一川情。”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平谷分局副局长刘启坤这样描述着平谷的未来。他提到,平谷将聚焦街区、园区、景区、农区空间,让“四区”实现有机衔接、功能协同互补、设施高效联通,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大尚平谷。

 

新城街区是平谷发展的“火车头”。依据《平谷区平谷新城详细规划街区指引》,平谷新城划分为9个街区。这9个街区将实现人口合理分布、功能多维支撑和产业优势互补。“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在社区空间内综合布局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和交流等功能和设施,让每一个社区都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

 

平谷区峪口镇曾经的废旧厂房如今改造成了村史馆。平谷区融媒体供图

 

具体到9个街区的“重头戏”,刘启坤透露,有的街区要依托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好“一区一校”,有的街区要围绕轨道交通打造城市微中心,聚集商贸服务和人气活力,有的街区要借助泃洳河景观资源,展现生态示范门户,有的街区则要以“平谷老城”留住城市记忆。“未来的平谷新城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

 

在平谷新城规划范围内还有19个城中村,刘启坤坦言,这些城中村是城市建设治理、民生服务保障的短板,但也是重塑城市格局、释放城市活力的后劲儿。平谷将对城中村进行排序改造,按照不同村庄的特点,探索三种不同的改造模式,“拆、治、兴”并举。同步新建一批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把城中村改造为“城中景”。

 

城中换景的同时,平谷的一些老酒店、老厂房、老小区也将在2023年进行改造更新,让旧城、旧景焕发新生机。比如,万达锦华酒店和九源富春丽亭酒店的改造,以及华润雪花啤酒厂的更新和海关大楼提升利用等,都将成为平谷“高大尚”城市风貌中的一砖一瓦。

 

7月28日,平谷区世纪广场,北京乡村文化艺术嘉年华活动正在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眼下,平谷规划建设“全区一盘棋”的格局已经形成。东是以金海湖、黄松峪等为主战场的世界休闲谷建设,西是以峪口、大兴庄等为主战场的农业中关村建设,南是以马坊等物流四镇为主战场的首都物流高地建设,北是以镇罗营为代表的北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中就是新城区的建设。

 

打造全市生态涵养区中唯一的产城融合新市镇

 

产城融合是平谷未来规划中的重要版图,产业发展重点聚焦农业中关村、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关村平谷园三大领域。其中,以平谷区马坊镇为核心的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是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承担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为把马坊镇打造成为全市生态涵养区中唯一的产城融合新市镇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为什么选择在马坊镇打造产城融合新市镇?在平谷区马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舰锌看来可以归纳为三个突出优势:“首先是交通便利。马坊镇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位置,距离天津港、京唐港均为130公里左右,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突出。马坊镇周边公路网发达,联通京平高速、京秦高速、京承高速。通过全市唯一的平谷地方铁路联通国铁京哈线和首都货运外环线。便捷的交通优势使马坊具备了‘公、铁、水、航’多式联运的优良条件。其次是要素齐聚。马坊镇产业形态多元,发展要素齐全,生活配套完善,镇域北部马坊物流基地,是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也是高大尚平谷建设中物流大流量的主战场,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首都物流高地。镇域南部中关村平谷园是北京市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之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能源环保、无人机等高精尖产业,集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镇域中部是镇域内的主要居住区,水、电、暖、气、路等配套设施完备,学校、医院、养老院、商务楼宇等功能齐全。最后是宜居宜业。镇域范围内的中关村平谷园、物流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马坊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充分就业乡镇。镇域中心区以齐全完善的公服配套,便捷的生活设施,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为两个园区提供了职住平衡的生活条件,真正达到了有城有产、产城一体、互为促进。”

 

马坊镇小龙河湿地。马平川 摄

 

未来的马坊产城融合新市镇会是什么样子?王舰锌介绍,在依据规划做好“减量”平衡的同时,马坊镇聚焦打造高质量“增量空间”,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人口和规划指标来说,预计2035年,马坊镇的规划人口将从现在的3万人增加至5万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12.96平方公里,是为数不多的人口和规划指标增量乡镇之一。二是从产业集群发展来说,截至目前,仅京平综合物流枢纽马坊片区就已经完成了15个产业地块的入市交易,出让面积达到了2000亩,规划建筑规模约260万平方米,菜鸟、正创、金隅等项目将于明年竣工。东久新宜、京东、普洛斯、劢迪等新项目顺利实施,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预计全年可以完成投资50亿元。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与中关村平谷园、农业科技创新区等园区还将加强联动发展和基础设施联通,力争实现产业链互动,价值链延伸,打造更大的产业生态。三是从公共服务配套来说,目前,马坊北区基本建成,学校、养老院、卫生院、商超、公园等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小龙河、小梨、中心、金平四个主题公园点缀其中,绿水环绕、绿树成荫,可以说,住在马坊的居民出门不到500米就能看到一个公园。

 

现在的北区,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较高。相较于北区相对成熟的配套,南区的规划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南区的西片区已经完成土地开发,东片区将择机启动开发建设。待西片区完成开发建设后,马坊镇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就实现了。在南区的规划中,有许多“增量”。比如,我们谋划建设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交通22号线”进入平谷的第一站就是马坊站,目前该线路正在加紧建设,马坊站是全线建设中最快的车站之一。该站点将采取TOD模式,建设具有商业、办公、文化、交通等功能的微中心,形成以交通换乘、商务商贸、居住服务等功能为主的站前服务区,营造高效有序营商环境,打造马坊镇精品城市空间。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园区和行政区之间的壁垒,实现马坊镇“产在城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产城人融合一体发展。

 

发布“人才十条”,构建企业发展“生态圈”

 

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为了让更多的高精尖企业和人才把家安在平谷,并真心地爱上这片热土,平谷区拿出了满满诚意。

 

“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是平谷近两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宗旨。市场主体开办1日即能办结,登记效率平均提升六成以上;推出告知承诺事项5批213项,企业群众平均跑动次数减少至0.33次;全市首个“建筑师负责制+告知承诺制”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规划许可核发;全市首张《兽药经营许可证》电子证核发……平谷区一直在努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一个个“平谷范例”。

 

2022年2月,平谷召开企业发展大会,2023年2月,“2023北京·平谷人才发展大会”在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两场盛会为企业代表和人才代表搭建交流平台、解决企业诉求,释放亲商、懂商、助商、成商和爱才、懂才、聚才、兴才的强烈信号。在人才发展大会上,《平谷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即“平谷人才十条”发布。

 

2月16日,2023北京·平谷人才发展大会,会场展示的金海湖葫芦烙画。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平谷区营商环境位列生态涵养区前列。尤其自2023年5月15日以来,平谷区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上午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每期邀请区领导、政府部门、银行及企业参加,旨在运用破圈思维,搭建政企、银企、企企沟通桥梁,拓展企业“朋友圈”,构建发展“生态圈”。

 

区领导现场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各部门进行政策宣讲和答疑,各驻区银行与企业开展投融资洽商,1-5期累计81家企业参加,其中55家企业提出诉求127项。区领导通过现场办公、专题调度等方式统筹推进诉求解决;区营商环境办每期结束后梳理汇总各企业诉求,将诉求逐项分解至各主办单位,持续跟踪诉求解决情况;区政府办对重难点诉求进行督查督办。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通过现场办公、跟踪办理等已解决诉求97项;经后期沟通协调,已明确解决路径并列入工作计划22项;正在积极对接、研究解决路径8项。

 

建设国家级“平急两用”先行区

 

在平谷新的规划中,“平急两用”是一个新的关键词。2022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到平谷调研提出,“平谷区要探索推进‘平急两用’的有效路径,服务保障首都安全发展和城市有序运行”。2023年4月18日,平谷区成功承办了全国“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明确要试点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平谷被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

 

所谓平急两用,即平是常态,要在平时高效利用资源,科学布局生产要素,增强承载能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急是关键,要以“平”时的确定性应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在关键时刻、关键点位发挥关键作用。

 

刘启坤介绍,接到“重任”后,明确先行标准,平谷区多部门尝试在《平谷区平急两用健康设施建设整体工作方案》《平谷区“平急两用”健康设施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基础上,破解平急“怎么建、怎么用、怎么转换”的难题。

 

“谋划先行项目、打造先行示范。”刘启坤说,金海湖是平谷区最大的旅游资源,是世界休闲谷的主阵地、新引擎,也是“平急两用”核心区。打造“平急两用”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打造“平急两用”乡村休闲综合体、打造“平急两用”承平高速服务区、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五个“平急两用”应用场景中,有三个直接涉及金海湖镇。

 

“金海湖位于平谷最东端,处于京津冀三角地带,因南有海子村、北有大金山而得名。金海湖是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美丽中国深呼吸小镇、北京市级旅游度假区。把金海湖作为‘平急两用’核心区,因为金海湖具备独立性和避险条件,临近承平高速,可实现便捷对外联系,满足应急需要。拥有充足的规划拓展空间,现有乡村休闲资源齐备,可在周边及沿线集中规划布局,多模块组合、全周期保障,可实现‘平急两用’公共与旅游设施融合发展。”

 

8月15日,金海湖镇郭家屯小溪谷,游客走进景区游览。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刘启坤介绍,这两年,金海湖镇按照“区域布局合理化、承载能力最大化、平急转换顺畅化”原则,布局若干村落和酒店,平时用于旅游、居住等功能,急时转换为避难场所,黄草洼等村落和碧波岛等酒店可实现快征、快调、快转,实现核心产业动能与应急调控保障动能双驱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首都安全战略承载地。

 

具体来说,依托承平高速打造“平急两用、交旅融合”的金海湖综合服务区,将实现高速服务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首都东部集散地、应急安全保障区四大功能。“利用商业设施及停车场空间资源,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以及充足新能源充电设施,为快速改建和功能转化预留条件。‘平’时发挥交通旅游集散地功能,缓解交通拥堵等‘假日病’;‘急’时转换为物资和人员中转站,提供应急避难、紧急疏散、临时生活安置以及医疗救护场所。”

 

刘启坤介绍,金海湖镇是“世界休闲谷”核心区,统筹大文旅产业发展与公共安全保障,当前,金海湖镇正利用旅游资源,建设“平急两用”集中承载区,对现有酒店和闲置酒店资源、沉睡乡村、营地等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具备居住、办公、康养、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平”时热热闹闹满足市民多元化旅居需求,成为无烟工厂和乡村休闲首选之地,“急”时稳稳当当转化为具有较大承载力的集中服务保障地,可集中隔离单位机构。规划10000间房间中80%以上为存量资源盘活再利用,现在建设改造的全部是闲置资源盘活项目。

 

关于“医”,平谷金海湖正打造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医疗设施,“平”时作为体检中心,“急”时可提供医疗保障。平谷区还和中医领域最高的研究机构——国家中医研究院合作,在平谷开设国医馆,将研究室、教育等搬到了平谷。该研究院的专家平时也会在平谷区中医医院坐诊交流。

 

解决了“医”“行”和“集中承载”的平急两用问题,“吃”和“住”该如何保障呢?刘启坤表示,位于马坊镇的城郊物流大仓,将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藏粮于厂、藏粮于链的“五藏战略”,解决平急两用“吃”的问题。“平”时发挥枢纽作用,“急”时将物流仓储设施按需转化为“战时基础保供仓”,依托内外联动的多式联运网络、功能完备的冷链中心、高效的集疏运体系,联动京津冀各节点集货分拨,强化应急物流服务响应,持续保障首都物资稳定供应。未来高标库面积将达56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70万平方米,可保障北京市民30天基本生活需求。

 

关于“住”,平谷区新型乡村社区和乡村休闲综合体选址相对独立、房间密度低、配套设施齐全、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成为隔离酒店的条件。选取相对独立的南山村等5个山区村庄先行先试,将闲置农宅流转到村集体,统一规划、设计,保留传统乡村肌理,委托市场主体植入安全措施,改造成标准化民宿,配套完善医疗、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提升应急承载能力;对在建的12个乡村休闲综合体,嵌入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隔离设施,可迅速切换为应急保障场所。“平”时服务原住民和休闲人群生产生活,“急”时用作临时生活安置。记者了解到,目前,平谷已规划建设隔离房间17300余间,露营地30个,帐篷4500顶。

 

国家级“平急两用”先行区的建设,让首都因平谷更安全,让首都因平谷更美好。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子诚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薛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桃醉平谷

相关推荐
2025年服贸会首次“一会一址”举办,今天,在石景山首钢园精彩开启!
新京号
朝阳东南门户, 擘画“半城半绿”农村城市化样板间
北京
寻找乡村振兴“新坐标”
新京号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政府消费券又来、文学馆开馆、“遛娃宝地”开张……雄安又有新消息!
新京号
门头沟:不断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动力,强化京西特色村落风貌保护
新京号
城市新地标要来了、“雄安”客户端即将上线……一波好消息传来
新京号
春风吹,战鼓擂!芜湖开局就决战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元宵特刊丨国家大剧院歌剧《茶花女》演绎爱情经典
娱乐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