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学生李卓群追忆郭宝昌:总念叨来不及了,一直低调瞒着病情丨独家
新京报 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佟娜
2023-10-13 12:37
生病的后期,郭宝昌的桌上永远摞着高高的资料书,要跟他说话必须绕过书才能看到他。他不停地写,似乎在跟时间赛跑。

著名导演郭宝昌因病于10月11日在北京离世,享年83岁。新京报记者昨日采访到北京京剧院编剧、导演、制作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京剧版《大宅门》导演,也是郭宝昌导演的学生、李卓群。她说一时回不过神来,“本来这个月21日,也就是十天后我们就能见到老爷子,那是他新书(《大宅门》长篇小说)的首发。我们已经将近一年没有见到他。他生病后怕别人担心,一直瞒着我们。”采访中,李卓群多次难抑悲伤,哽咽流泪,她说郭宝昌导演给新人们帮助太大,他们不想相信这个事实,也会带着悲痛,将郭宝昌的《大宅门》梦想继续延续下去。


郭宝昌和李卓群一起准备京剧《大宅门》。李卓群/供图


丨痛心
“老爷子再也不用赶着看戏了”


电视剧《大宅门》家喻户晓,后来这部作品相继被搬上话剧和京剧舞台。京剧版《大宅门》已经翻新到第四版,在全国巡演超过百场,受到了国家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并力推,这让郭宝昌特别欣慰。李卓群回忆,去年秋天,郭宝昌来剧团看年轻演员们,当时他的身体状态还挺好的,“他问我新戏筹备的情况,提到想把京剧版《大宅门》第二部搬上舞台。”


李卓群说,上个月,郭宝昌给她发消息说身体欠佳但没说原因,这让她非常担心,可平时郭宝昌和他的夫人非常低调,“知道我们忙,逢年过节都不让去探望,生怕给大家添麻烦。老爷子只有在宣传期时才出来帮我们站台。排戏时,他怕给人带来压力,每次都悄悄地自己搭车来看我们,默默坐在最后一排。可能一辈子会经历不少剧组,但像《大宅门》这样的剧组也就这一个了,演员们之间的感情很好。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发了一条消息,说‘从此以后老爷子再也不用坐动车赶来看戏了,我们到哪儿他都能看到’,那一瞬间,我真的难过得哭都哭不出来。”


郭宝昌为了《大宅门》殚精竭虑。


丨惊喜

“谁会想到一个大师会找个小导演”


李卓群在采访中表示,郭宝昌相中自己来排京剧版《大宅门》,是通过小剧场作品《惜·姣》实现的。


“郭宝昌导演曾说过,京剧需要的是时代价值观的注入,要赶得上时代,这个剧本给人新的希望,这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当时收到郭宝昌的邀约,李卓群说自己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昏了”:“郭老师看了我们做得一个非常简陋的彩排录像,就作了这个决定。我一开始以为他的邀约是句玩笑话,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他电话,吓了一跳,一下坐了起来。他问我,‘让你写的剧本你写了吗’?我大喘着气,反问,‘真的要写吗’?他说,‘废话,难道我骗你’。谁会想到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会因为一个录像找一个小小的导演,再找一拨儿小小的演员做这件事,但是老爷子就这么做了。”


郭宝昌的提携,李卓群和她的同伴们至今心存感激,她说在这个剧团没有大小演员之分,每个人都是主演。《大宅门》IP影响了几代人,去哪里演出都是一票难求。郭宝昌给年轻制作人们非常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很多人觉得老爷子很严厉,但他极少斥责别人,最多就是着急的时候提高音量说几句。所以有些时候她在小演员面前他不好意思直接说,就干脆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晚上吃饭的时候再给我多加个菜宽慰我。”


丨敬佩

“他永远不停地写,似乎是在跟时间赛跑”


李卓群说,去年郭宝昌老是跟自己念叨,“孩子,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她不知道对方指的是什么,但能够感受到郭宝昌的紧张感,“他在创作长篇小说《大宅门》。我们叫他出来看戏,他说‘不行,卓群,我现在从早上8点一直要写到晚上11点’。平时写作,他都是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然后再让人敲到电脑里。生病的后期,他桌上永远摞着高高的资料书,自己钻到书后面写作,要跟他说话必须绕过书才能看到他。他不停地写,似乎在跟时间赛跑。”


郭宝昌在剧组。


李卓群表示,《大宅门》可以说是郭宝昌的整个生命,他们之后会尽全力继续把这个大IP做好、做新,也会努力把杨九红和白景琦的故事延续下去,“《大宅门》不仅是北京的题材,更是全球华人经典IP,包括国外演出公司也不断来邀请我们。我希望接下来在不同的剧种或者艺术门类里,把《大宅门》后续的故事呈现给大家,把他用一辈子在做的事情延续下去。”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慧晓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