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8日)是北京地坛书市的最后一天,为期11天的图书展示展销落下帷幕。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自9月8日开幕以来,48.7万读者参加了这场阅读文化盛会,书市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书市期间,累计发放约115万元优惠券,推出签售活动、公益竞买、线上直播等近百场活动,展示了十年间北京图书文化发展建设的成果。
9月18日中午,地坛书市最后一天,许多市民前来“捡漏儿”。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书摊部分货架清空,11岁小书迷生日当天逛书市买诗集
今天下午,记者在地坛书市现场看到,虽然太阳很晒,天气有些炎热,但市民们热情不减,抓紧最后的机会挑书、买书。
三联韬奋书店的书摊位于路口,地理位置优越,打出全场半价的折扣。记者看到,部分货架已经清空。经过几天的忙碌,书店的两位工作人员趴在桌子上休息。“此次我们图书销售很成功,比上次朝阳公园的书市还要成功,带来的书90%都卖完了。感谢这样一个平台给书店提供了集中展销的机会。平时书店都在各个角落,很多读者离得远,不方便去,这次难得把大家聚在一起。”该店销售经理说道。
“第一天开幕的时候客人来的最多,关注度比较高,接下来几天市民的热情也不减,很多图书都卖空了,每天营业额大概有5万元左右。这次地坛书市回归,我们准备了中国书店出版的精品图书,包括一些精美的画册、九成新的旧书等,截至今天,差不多都卖光了。”中国书店琉璃厂店新书主任孙楠说。
许多商家的优惠力度很大。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微言”是一家小型独立书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大家对我们人文社科类的书很感兴趣,也喜欢我们的装帧设计,我们很开心。书市期间,除了两天早上没有补货,基本每天都要补货,每次要补6箱到10箱书。”书店主理人说,“通过这次书市,可以把我们的品牌推向大众,因为平时大家都是从小渠道知道我们的书,只要了解了就特别喜欢。这次书市人流量这么大,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展示。”
记者看到,在地坛公园门口,很多人提着大大的手提袋,装着不少图书。两位农学专业的学生一起提着一摞与自然相关的图书。“这次来书市感觉氛围很好,买这些书花了300元左右,感觉很值。”其中一位学生说。
11岁的赵晨是一位小书迷,平时喜欢写诗,今天恰好是他的生日,他的妈妈开完家长会,就带他来书市逛,买了几本历史书和诗集。“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写了很多古诗,之后开始写现代诗,目前为止已经写了几十首。他对书市特别感兴趣,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来,把零散时间都用来逛书市,今天终于逛完了,看到了各种出版社,很开心。”赵晨妈妈说。
48.7万读者走进地坛书市,乐享秋日盛宴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地坛书市展场总面积1.5万平方米,包含208家参展商、350个展棚,共展示展销40余万种精品图书,开展阅读文化活动近百场。为期11天的展期内,48.7万读者参加了这场阅读文化盛会,书市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书市创办于劳动人民文化宫、兴起于地坛公园、2014年迁址到朝阳公园,是由来已久的全民阅读项目,也是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会,承载着广大读者深刻的文化印记和独特情怀。2023年,阔别十年的地坛书市重磅回归,春(朝阳书市)、秋(地坛书市)两季北京书市全面升级,不仅实现了由特价书市向全民阅读盛会的功能拓展,更实现了由区域性图书市集向全国性图书展会的跃迁,共吸引读者90万人次,销售码洋突破1.2亿元,北京书市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显著提升。
地坛书市是诸多读者的文学启蒙地,阔别十年重磅回归,“地坛书市情怀”成为本届书市中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书市开幕前期,“文化北京·寻影地坛”主题征集系列活动就吸引了不少地坛书市“老粉丝”投稿,他们用小切口抒发大感受,用文章、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表达对地坛书市回归的期待,书写对书籍、对阅读、对文化的热爱,再掀京城市民“文化热”。书市上的《我与地坛》版本展、“‘我与地坛’——文学与阅读、阅读与人生”主题展也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依托优秀作品,读者可以深层次地了解文学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一位老人坐在书摊前用放大镜翻阅自己喜欢的书。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书市期间,人流如织成为每日常态。众多“书虫”沉浸式逛地坛书市,不少老读者纷纷表示,“惦记多年的地坛书市终于再次‘开张’,熟悉的淘书感觉又回来了,必须要一次性逛个够。”地坛公园内,买书的量词由“一本”换成了“一包”“一捆”“一摞”“一车”。淘书客们在红墙绿荫下的展位尽情地畅游书海,有首次踏进地坛书市的小读者,也有追随地坛书市多年而“故地重游”的忠实老读者,三五好友、带小携老,或席地而坐翻阅,或坐在长椅上捧卷,满园书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60家实体书店、40余万种精品好书集中亮相
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地坛书市进一步扩大了北京书市影响力,为北京文化论坛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本届书市八大展区40余万种精品好书为广大读者带来丰富阅读体验,主题出版、历史文化、文学经典、人文社科、健康养生、儿童绘本、青少年科普读物以及外文图书、音像制品等品类丰富的图书和产品满足了老中青读者的阅读需求。
书市还重点展示了反映新时代文化发展成就的优秀出版物,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如《雪山大地》《宝水》《千里江山图》等最新茅盾文学奖获奖图书,以及获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中国好书”和“京华好书”的优秀出版物。
市民在挑选图书。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的回归,让史铁生的作品再次备受关注,《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成为读者选购的热门图书。一些古旧图书的爱好者“扎堆儿”守着展位书摊,在古籍、老旧书、绝版书中“寻宝淘金”。熊猫主题周边、北京公交车冰箱贴等兼具文化性和时尚性的文创产品也让读者爱不释手,展商们每日补货上架,成为书市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近60家包括特色书店、示范书店和最美书店在内的实体书店集体亮相书市,书友们可以实现在书市“一次性逛完特色书店”,选好书、挑文创,满载而归。其中,故宫书店首次走出故宫、走进地坛书市,《紫禁城100》《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等具有故宫特色的历史文化类图书、故宫印章,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前来购买、打卡。正阳书局京味儿图书和北京老地图、自在博物书店植物类主题图书、纸上声音书店“理想国译丛”系列图书等极具书店风格的书籍和文创产品受到很多读者青睐。
书市期间累计发放115万元优惠券,掀起打卡集章热潮
据了解,本届书市将文化惠民贯穿始终,扫码领取的惠民文化优惠券包与书市现场打折促销活动叠加使用。书市期间共计发放约115万元优惠券,优惠力度更给力。除惠民外,本届书市还延续往届书市传统,继续为广大市民读者提供地图指导手册、便民小推车等便民服务举措,让市民逛得更舒心、更安心。
书市上,集章打卡,自制明信片体验,限量版“我与地坛”纪念册购买、满赠等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读者和亲子家庭的参与。读者们手拿地图畅游书市,在打卡点收获满满的文化仪式感。周末时段,不少集章点位时有排队小高峰出现,展现出了地坛书市的文化生机与活力。
市民在排长队打卡盖章。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地坛书市还搭建起名家作者与广大读者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推出签售活动、公益竞买、线上直播等近百场活动。首创“地坛文化讲堂”品牌,邀请陈镭等史铁生先生的好友,刘一达、李建平、崔岱远、侯磊等名家和新锐,与读者一起分享史铁生的作品、经历和精神。
在周末十月文学月、京味儿文化、青少年阅读成长和线上平台4个“一日一主题”的活动中,曹文轩、乔叶、张国龙、汪兆骞等著名作家,以及阿龙、朋朋哥哥等知名作者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阅读文化活动。
青年大学生李泽在书市第二天冒雨前来参加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的《宝水》读者见面会活动,他表示,“亲身聆听到喜欢的作者讲座,对文学和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不虚此行。”
此外,巧思精美的传统风筝、栩栩如生的中国剪纸等非遗产品的讲解、展示与呈现,也让不少非遗爱好者直呼“非遗文化值得”。
与往届书市相比,本届书市新增“大学生骑行活动”,四所北京高校百余名新生骑行古都街巷,品尝北京小吃,到书市聆听京味儿主题文化讲座,逛地坛书市。青年大学生们在骑行中触摸北京文化脉络,感受古都文化底蕴,尽显青年风采与活力,让“读行北京”“书香京城”逐渐成为高校新生群体热议的关键词,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增添了一抹青春靓色。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