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专访赵萍: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李木易 王飞 编辑 陈静
2023-09-16 21:37
2022年海外社交平台对北京关注度仅次于巴黎和伦敦,位居世界第三,北京正日益成为极具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城市。

完成了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一圈一策”工作方案;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34个传统商圈完成改造提升;还将新增240万平方米的新商业面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年来,北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两年来,北京加速布局消费新地标的打造,持续完善消费品牌矩阵,升级迭代消费新场景,为消费者营造优质的消费环境。数据统计,2022年,北京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万亿元,居国内城市首位。


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优势?当前北京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有哪些机遇?下一步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建议?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萍。她表示,北京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优势明显,下一步要聚焦“国际”这个方向,紧扣“消费”这个核心,突出“中心”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把握消费趋势、释放消费潜能、优化消费环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萍。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优势?


赵萍: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独特的发展优势:国际资源聚集、消费规模居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及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国际知名度高,国际资源聚集能力强。北京国际交通运输网络发达,能够与世界各国实现高效便捷的互联互通。2022年,北京市设有国际航线105条,实现通达城市86个,轨道线网总规模达1172公里,均居全国第一;北京市共有驻华大使馆173个,是全国接待各类高级代表团最多的城市;跨国企业云集,国际经贸往来活跃,进驻世界500强的企业有5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17家,居全球城市榜首。


作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之一的北京CBD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图/视觉中国


另外,北京首店经济繁荣发展,2019年至今北京落地首店3300多家,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作为“双奥之城”,北京体育赛事众多,2022年北京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8场。全球资源汇聚北京,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也带来了更多的高收入消费人群和更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根据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数据,2022年海外社交平台对北京关注度仅次于巴黎和伦敦,位居世界第三,北京正日益成为极具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城市。


北京的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4.2亿元,在全国名列第三;北京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万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520亿元,均居国内城市首位。北京的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消费增速,目前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已达到55%左右。同时,北京消费便利程度不断提升。北京正在积极推动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发展,已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和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北京还拥有离境退税商店累计1044家,位居国内城市首位。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居全球城市榜首,是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北京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历史文化保护区33片,国家植物园、国家自然博物馆相继挂牌,拥有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1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0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居全国首位。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北京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北京已建设5G基站9.6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为43.9个,全国排名第一,推动地铁、重点商圈和景区等区域实现5G网络高质量覆盖,千兆光网用户190.5万户;212家等级旅游景区、73家红色旅游景区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实现VR虚拟导览服务,一批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建成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域试点,率先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北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消费场景和消费供给不断增强。


2月3日,北京经开区,“整车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在道路上,开展上路测试。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哪些新机遇?


赵萍: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面临三大新机遇:建设数字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正在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为北京市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打造数字供给全球制高点、增强数字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驱动力提供了更好机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北京市场开放程度高,服务业开放位居全国最前沿。北京市是全国唯一的“两区”叠加城市,同时具有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市是全国首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仅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还有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这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为北京市集聚更多要素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服务供给能力升级,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数字创新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引领创新数字消费生态,为北京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能力提供了重要机遇。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认定的8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九成以上实现触网销售,七成以上开展直播销售。


9月4日,北京首钢园,服贸会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体验区,老字号品牌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直播带货。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对于下一步北京该如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你有哪些建议?


赵萍:我认为北京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聚焦“国际”这个方向,紧扣“消费”这个核心,突出“中心”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把握消费趋势、释放消费潜能、优化消费环境。对下一步北京如何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推动国际交往便利化。在国际化的高起点上,北京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往来和生活居住便利水平。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国际服务能力,做强“留学北京”品牌,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服务能级。改善交通、居住、子女教育等配套条件,提供更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培育特色消费体验,开发中医药康养特色旅游,培育国际消费者的中医药康养消费理念。


其次,增强全球消费吸引力。北京要持续发挥北京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丰富数字内容服务供给,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整合“新基建、新场景、新供给、新生态”关键要素,加快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与文化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联动融合,实现一体发展,以更加绚丽多彩的数字供给,满足线上线下一站式购物、沉浸式体验的新需求,强化北京消费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


同时,提升全球时尚话语权。北京要充分发挥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培育国际时尚、艺术、文化汇聚的平台,以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新活力,完善对美学、时尚、艺术的独家诠释和创新表达。通过开展“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等合作,培育“北京网红打卡地”,提升北京在全球时尚领域的话语权。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市通报10家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情况
第一看点
北京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计划落地3个跨境电商展示服务中心
北京
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
新京号
速来围观!创新文旅蓝图在大兴这场推介会亮相
新京号
朝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郝宝刚到太阳宫地区调研
新京号
区委书记初军威主持召开特色小镇建设专题会议,强调要以创新思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示范样
新京号
《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如何引领消费趋势?
北京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等事项
新京号
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在北京召开
新京号
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在北京召开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