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唐峥
2023-07-14 18:26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前沿阵地。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2023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近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记者从北京市药监局获悉,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前沿阵地。北京市企业研发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脑起搏器、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等58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获批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部分产品打破国际国内空白,医疗器械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

在今年的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将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包括举办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经营企业唯一标识实施指南、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指南等培训会;举办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培训交流会,进行检查员实训基地授牌。开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医疗机构示范单位应用座谈,进行示范单位授牌。开展京津冀医疗器械联合培训;举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交流会等。

记者从北京市药监局了解到,北京市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聚集;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科研技术人才、科研院所、临床试验机构众多,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正引领和带动着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高分子生物材料等主要创新领域形成了医疗器械产业新格局;3D打印、基因工程等高科技产品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发与国际同步,提升了北京医疗器械产业的竞争优势。依托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产业载体,已打造形成“北部基础研发、南部高端制造”两大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优势。

《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提出高标准推进北京“两区”建设,重点任务之一是“在京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为北京市药械注册提供咨询、沟通、审评、检查绿色通道。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药监局在昌平生命园站和亦庄站相继挂牌成立“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与市药械审评中心所在的西城区创新服务站贯穿,形成南、北、中全线服务窗口,搭建起了生物医药产业高新聚集区的“服务链”。三个服务站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精准扶持,推动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市药监局在全市三个创新服务站集中开展了“药监政策进园区”活动,针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创新医疗器械申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问题举办主题沙龙。同时,调研收集企业诉求,正在筹划开展审批核查、质量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培训和沙龙活动,通过日日有咨询、周周有分析、月月有培训的形式,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推出32条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视频速览!
北京
从60个工作日缩至30个工作日,北京率先推动药品临床试验审批
北京
北京创新医药政策再升级,临床试验用时将缩至20周内
北京
北京市推出32条措施支持医药产业,与去年政策相比有哪些升级?
北京
500家三甲医院在用!这家“小巨人”企业又有新产品获批上市
新京号
北京推出32条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
北京
全国首个创新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项目获批
时事
北京推出32条措施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北京
2024年业绩承压,怡和嘉业:美国去库存影响已逐渐消退
健康
创新医药发展32条 | 北京支持医药产业32条政策迭代升级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