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诊断北京旅游暑期“高烧”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郭薇 薛珺 浦峰 编辑 樊一婧
2023-07-09 22:03
暑期游为啥火了博物馆?抢票难度为何一再升级?

暑期来临,高温天遇上暑期旅游高峰,这个夏天的北京“热”情十足。“火辣辣”的气温并没有阻挡游客逛北京的脚步,前门、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国家博物馆……各个热点景区、博物馆迎来暑期客流高峰。随之带来的是多家博物馆“一票难求”,无论是旅行社还是个人,“抢票”成功与否成为今年暑假旅行的关键因素。

 

多位北京地接导游表示,今年暑假旅游高峰较往年同期显著提前。此外,旅游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文旅重点景区管理技术和措施应持续优化。面对迅速上升的研学游市场,应根据不同资源特征开发不同研学主题和旅游线路。

 

7月5日,前门大街,游客撑伞游览。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 现象


传统景区景点游客扎堆


前门西公交站附近是旅游大巴车停靠的主要点位之一,从这里向东,可步行至前门大街、国家大剧院等景区和文化场所。对旅游团队来说,此处是比较方便的上下车地点。7月5日7点半,正值上班高峰,也是旅游大巴车停靠的高峰。辅路上,多名交警和辅警不断指挥着缓缓驶来的旅游大巴车,并提醒司机和导游、游客即停即走。从7点半到8点半,记者粗略统计,平均一两分钟就有一辆旅游大巴车停靠,旅游团以学生为主。

 

7月5日,前门西公交站附近,从旅游大巴车上下来的学生。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一名辅警告诉记者,最近每天早上这里都非常热闹,“大巴车就没断过。上周还好,这周车太多了,下周估计会更多,因为孩子们都放假了。所以我们就调人过来指挥交通,我是从和平门调过来的,还有同事从长椿街调过来。”

 

当天14点半,记者再次来到前门西公交站,旅游大巴车依然络绎不绝。与上午相比,下午停靠的旅游大巴车相对少一些,偶尔有10多人的旅游团从中巴车上下来。17点左右,热闹了一天的停靠点终于安静下来。

 

颐和园和圆明园同样是外地游客来京必玩景区。7月5日中午,前往圆明园景区的游客接连不断。来自苏州的马女士说,她和朋友原计划自己出行,但由于北京主要景点门票难抢,所以选择报名旅行团前来旅行。

 

研学团热度提前到来

 

导游们也明显感受到了今年暑期游客量的迅速攀升。具有21年从业经验的李硕实是六个橘子文旅研究所的导游,他最近都在忙着带研学团。李硕实告诉记者,今年暑期北京研学团比往年火得多,相比去年暑期,今年研学团人数成倍上涨。“今年研学团的游客赴京时间比之前大幅度提前。”他介绍,此前每年7月10日才是北京研学团最旺的时候,但今年从6月20日开始,就已经出现热门景区没有票、导游不够用的情况了。


李硕实所在的单位有15位导游,最近两三周,他和同事们除了每周一博物馆闭馆日可以休息外,其余时间每天全天都在带团,一场讲解3到4个小时,上下午各一场。据他判断,这样忙碌的状况会持续到8月上旬。

 

7月5日下午,在前门大街带旅游团的导游王女士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游客太多了,导游不够用,最忙的时候,一个导游带100名游客。但也没办法,同行们都忙不过来,只能自己上。”她表示,7月预计以学生团为主,建议亲子游、家庭出游可错峰到8月出行,届时游客量可能有所下降。

 

“去哪儿”平台统计数据显示,6月23日后,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机票预订量进入快速增长期,7月首周为首个预订高峰,此后每周预订量都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将持续到8月13日后才会逐渐下降。


7月5日,前门大街,一名游客拿扇子遮挡烈日。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旅游团调整行程避开高温时段

 

从6月开始,北京气温多次突破40摄氏度高温,这让暑期旅游更加“火辣”。


7月6日8点多,记者在和平门采访时注意到,此时北京的气温还不算特别高,但游客们都已经做好了防暑准备,遮阳帽、防晒服是标配,有的游客还在脖子上挂了小风扇。

 

游客马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出行,旅游团大约清晨6点就出发了,中午导游基本上不安排游客出行。

 

一家研学团导游高先生介绍,由于近期北京持续高温,研学团的行程一般为一天两个游览点位,“比如上午到国家大剧院学习、参观,中午孩子们就餐、休息,下午两点半到军事博物馆,这样孩子们的体力还能接受。如果是三个点位,担心他们吃不消。”

 

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成为夏季必备。导游葛先生说:“最近天气太热,我们上团时都要备上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工作群里大家也会互相提醒,注意防暑。”记者在前门大街看到,导游们几乎都穿着防晒服,戴着遮阳帽,有的胳膊上套着冰袖,防止被晒伤。


游客们也非常注意避暑。在圆明园景区门口等待出租车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我们这一大家子,又是孩子、又是老人,夏天出行这些药品都是必须准备好的。”


7月5日12点,游客正在圆明园景区入口的树荫处等待导游。实习生 高宏雨 摄


6月5日到7月6日,北京市文旅局官网共发布7条提示各文旅单位应对高温天气的通知。其中多次提出各旅游景区要确保对消费者的防暑饮料供给,有条件的要提供遮阳避热降温设施,高温条件下旅游从业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或缩短户外连续工作时间。同时,各旅行社要为旅游团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和足量饮用水,要与团队游客协商一致,建议尽量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游览活动,适当增加旅途防暑避热休息,必要时可调整行程,要加强对导游和游客的健康保护,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老弱病残幼游客的关心照顾,严防中暑和热射病,确保高温天气旅游安全。


■ 关注

 

暑期游为何火了博物馆?

 

游客量迅速攀升,部分博物馆门票成为“抢手货”。在昆明从事多年旅游行业的陈女士,最近正忙着与北京同行了解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门票预约的情况,但得到的反馈并不令她满意。陈女士说:“同行们都说抢不到门票,尤其是故宫的门票,这是大家在招揽游客时最大的‘痛点’。所以今年暑期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北京‘门票得抢,游玩靠走,故宫有可能抢不到票’。”

 

6月30日11点,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中心”,游客排队寄存行李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李硕实所在的单位也经历了从最初“包票”到“不包票”的改变。记者了解到,所谓“包票”是指旅行社向游客承诺一定可以预约或者购买到景区门票。“今年暑假游客报名参团前,我们首先会跟游客声明,我们也不一定能抢到票。游客知晓情况付费后,我们就会组织旅行社的同事们,包括其家人、朋友一起来抢票。”

 

故宫门票每日放票时间为20点,从近期售票情况来看,基本上放票即被“抢光”,偶尔能够“捡漏”。6月30日15点左右,记者通过故宫博物院小程序查询到7月6日有余票,但瞬间就被抢光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的门票也基本“一票难求”。不过,公园景区的门票,尤其是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公园的散客票量相对较大。

 

为何博物馆门票热度空前?从事旅游行业十多年的孙莉分析,今年暑期是“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暑期,旅游升温明显,研学团尤其火爆,而研学团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参观博物馆,“故宫、国博、军博、天文馆、科技馆,这都是家长们要求必打卡的地方,所以这些博物馆、科技馆的门票也是最难抢的。”

 

同时,一些热度稍低的博物馆,比如中国航天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抢票难度降低。孙莉说,这些博物馆对以外地学生为主的研学团来说并不受欢迎,“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到北京最著名的博物馆参观,这也导致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普通博物馆热度较低。”

 

抢票难度为何一再升级?

 

多家旅行社的导游均向记者表示,“抢票难”从今年3月开始已现端倪。孙莉告诉记者:“往年3月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因为3月之后是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所以出行的游客并不是特别多。但今年3月不一样,游客量能明显感觉到上升,这一阶段以老年团为主。”此时虽说门票已经有些难抢,但旅行社想尽一切办法,还是能抢到一些票。

 

随后的四五月,传统景区、博物馆门票热度迅速攀升,“抢票潮”开始出现。最典型的例子是“五一”假期,圆明园163年以来首次门票全部售罄。


进入暑假,以故宫为代表的热门博物馆开启新一轮“抢票潮”。热门博物馆中,故宫的门票最难抢。记者从不少旅行社、导游处了解到,目前故宫每天放票数量约三万张,远少于2019年以前同期水平。有导游和游客认为,这是导致“抢票难”的主要原因。

 

孙莉则认为,从放票数量来看,每天三万张门票,应该可以让游客的游览舒适度稍好,“以前放票数量虽然很多,但是故宫的客流量太大了,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旅游体验。”

 

这三万张门票为何那么难抢呢?

 

“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炒’高了热度,黄牛票的出现加剧了散客和旅行社的焦虑感。因此有游客希望把票先拿在手里,等行程有变再退票。旅行社则扩大抢票人员数量,同时抢票。”孙莉举例,为了让参团的游客有门票,旅行社有可能把一名游客的信息分发给数名抢票员同时抢票,“本来一个人就抢一张票,现在一个人占了好几个名额,票自然就更难抢了。”

 

此外,有媒体报道,因为票难抢,4月开始,有旅行社违规利用外挂增加抢票几率。很快,故宫发现异常后迅速升级防火墙,秒杀一批外挂,诸多北京地接社团队账号因此受到影响,能抢到票的数量越来越少。

 

6月30日,游客通过新设的“无包通道”进入故宫博物院。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景区、博物馆放票时间跨度大

 

除了“抢票难”,各景区、博物馆放票时间跨度大也是困扰旅行社和游客的问题。李硕实表示,暑期抢票基本上全天候进行,“我们每天5点,20点,甚至0点都在等着抢票。如果实在抢不到票,就会把钱退还给游客。”北京开心国旅总经理张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工作人员暑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抢博物馆、景区的门票,“我们几乎全天盯着电脑,从早抢到晚。”

 

旅行社圈内流传着一张重点景区、博物馆的放票时间表,主要分布在0点、11点30分、12点、15点、20点等。记者从部分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到放票时间,举例来看,故宫20点放票,国家博物馆17点放票,恭王府20点放票,北京天文馆18点半放票,国家自然博物馆针对个人观众的放票时间为11点,针对团队、旅行社的放票时间为0点。

 

■ 建议

 

文旅重点景区管理技术和措施应持续优化

 

暑期“北京游”应该怎么进行?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旅游从业者及专家学者。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陶犁分析,北京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世界一流,到北京参观、游览,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所以北京的文旅发展最具优势的必然是古都旅游,在核心区,对应大众旅游市场的则是观光旅游。暑期市场历来是北京旅游市场旺季,因此今年出现热门景区、博物馆热度高涨的情况也属正常。

 

陶犁建议,文旅重点景区管理技术和措施可以持续优化,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爆发式进步的时代,对游客时空分布预测及动态管理的技术有了极大进步。在元宇宙时代,甚至可能重新定义旅游活动,包括重新定义像故宫这样的稀缺性资源的旅游活动。此外,陶犁也表示,近三年,旅游人坚持不容易,应给予旅游从业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谈到重点景区“抢票难”的现象时,孙莉建议,虽然此前有部分旅行社出现了违规抢票、违规操作的情况,但对旅行社开放的门票预约窗口不应该“一刀切”。“每个旅行社在预约时都有一套票号,这些票号对应每一名参团游客,一旦发现有出售给散客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可以封闭该旅行社的门票购买资格。”

 

需不断优化景区和游客管理的技术方式

 

多年以来,北京的旅游资源多以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北海、天坛等传统景区景点为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北京兴起一批奥运旅游资源,比如鸟巢、首钢园等。近年来,北京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这两条独具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也受到旅行社的关注。但是从外地参团游客的旅游行程来看,把新兴旅游资源纳入其中的并不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旅游资源“冷热不均”的问题。


陶犁表示,从区域层面来看,旅游资源会出现区域性差异,这也符合北京文旅资源特征。“乙类乙管”后,长线游升温,周边游回归常态,因此从表象上来看加剧了这种不均衡性。


7月5日13点40分,游客们排队进入颐和园景区。实习生 高宏雨 摄

 

陶犁说,总体上来看,相较于城区,北京郊区的旅游资源能够有“爆点”的项目并不多,但出现了一些文旅新业态,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类型。“这些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细分的游客群体。北京有些项目在全国来看也具有示范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利用。”北京文旅产业发展和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明晰北京文旅发展定位,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综合效应和新时代功能。具体措施上,需要不断优化景区和游客管理的技术方式,“当然,如果能通过产品打造及体系优化,实现游客时序、区序、层序的优化就更好了,但这有一定难度。”

 

应根据不同资源特质开发不同研学主题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表示,观光游和会展商务是北京两大旅游市场,前者最大的IP是以故宫、颐和园、长城为代表的古都特色景区景点。

 

要解决旅游资源“冷热不均”的问题,葛磊表示,首先应关注新型的旅游需求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研学需求,既包括中小学生跟团的研学,也包括家长带着孩子的研学,我们可以称之为大研学,大研学到了暑期就演变成夏令营、亲子游等。孩子们到北京,首要任务还是学习知识、探寻文物古迹。”葛磊建议,梳理北京的研学产品体系,规划研学“藏宝地图”,通过城市寻宝的方式让孩子们去探索这座城市。

 

葛磊认为,未来北京应根据不同资源特质开发不同研学主题,比如充满奥运元素、工业气息的首钢园。同时,还应关注度假市场,“从传统上来看,北京不是很好的度假城市,但近年来,北京还是涌现出新的度假型产品,在全国拥有典范意义,比如环球影城和古北水镇。”

 

今年以来,一些新的旅游热点都是由年轻人驱动的,大学生探索世界的旅游需求上升明显。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新变化推动北京的城市游,“针对年轻人,北京可以更多地打造City Walk的推广和产品体系,这样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城市探索中,而不光是去打卡知名景点。”

 

此外,葛磊建议,北京可以尝试沉浸式旅游,“借鉴西安、洛阳的做法,把传统文化做出活力,让更多游客成为文化场景中的主角。”同时,北京在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要持续完善,比如完善旅游交通的集散体系,让游客们更加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抵达郊区景区、景点。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郭薇 实习生 高宏雨 宋婧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薛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季或提前!专家最新提醒
新京号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季或提前!专家最新提醒
新京号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季或提前!专家最新提醒
新京号
男子洗牙竟把细菌洗进心脏里,看完你还敢洗牙吗?
新京号
3类流感病毒正在传播,已有重症死亡病例
时事
北京文化守护人|张鹏飞:解码“样式雷”图档,发掘颐和园冷知识
北京
橙色暖流 淌过伤痛之地
新京号
我省尚未报告本地病例!出门旅行请当心
新京号
读书郎双师能量充电堡火热开启,沉浸式体验智慧学习盛宴!
企业资讯
世卫专家提醒防范基孔肯雅热暴发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而为
7天前
安全第一 防暑工作都要做好呀
当时的
7天前
现在是北京的旅游旺季 交通安全也要注意
宣传
7天前
孩子们跟导游都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啊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