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开放,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亮相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陈静
2023-06-10 10:20
本次展览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典籍60余件。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6月9日,“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让观众可以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品”茶香书韵。

 

展览共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茶之源”追溯茶树的起源地,详细梳理了“茶”字演变、“茶”的世界读音中的中国元素等内容。

 

6月9日,“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茶之饮”单元以朝代为轴,延展至茶的制作工艺、饮用方法及茶艺茶俗等内容。观众可以了解生食羹饮、煎茶法、点茶法、瀹茶法等各个时期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发展的饮茶方式,以及龙凤团茶、斗茶、分茶等茶的制作工艺和茶艺茶俗,体味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茶之道”升华主题,重点介绍数千年来中国在“茶”中积累的丰富精神体悟,深入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如苏轼利用多种形式的著作记录茶史并亲自参与茶事、诗僧皎然阐述茶道、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陆游一生与茶相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与故事,以及历代广为流传的与“茶”相关的典故,让观众领略到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的人文精神。

 

观众在观看茶的制作工序图。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茶之政”说明了茶叶生产大规模发展、饮茶风气普遍形成后,官府逐渐建立的完密的茶业生产和流通管理制度,显示了茶课在我国古代国家财政中的地位,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

 

“茶之路”则厘清了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多个主体路线,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茶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乃至“一带一路”,展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输出深刻影响着亚、非、欧、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贸易格局与政治进程。

 

一名穿汉服的男孩在观看展览。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典籍60余件,如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茶经》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赵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底本为《永乐大典》本,比其他传世版本增加了插图与注释;英文版初版《中国茶乡之旅》(A Journey to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载有“茶马古道”商贸繁华的《果亲王西藏日记》;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的《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初印版本等。

 

陆羽撰、宋咸淳九年(1273)刻的《百川学海》本《茶经》。此为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在第一展厅的中厅单设区域,展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具体涉及的4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观众还可具体查看六大基本茶类及其制作工序等基础知识,或通过茶书阅览区、制茶技艺交互多媒体、观看非遗传承人纪录片等方式直观感受茶文化与非遗技艺。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探访京城“小而美”书店:让文化在社区生长,延续胡同温度
北京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①|56%受访者为情感支持买单
财经
从唐都长安到雪域高原:一条穿越千年的文明交融之路
新京号
从唐都长安到雪域高原:一条穿越千年的文明交融之路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7月14-20日文艺资讯丨昆曲《李清照》展才女人生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觉醒年代》致敬先驱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张居正》折射时代风云
娱乐
开颅手术实证、再现取水场景,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今起开放
北京
8月出发正好!这条不挑车型的清凉秘境线,引起极度舒适!
新京号
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