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从科研院所走进中小学校,科技副校长把科研资源变成科学教育资源
新京报 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2023-05-30 09:19
六月即将来临,韩桂来又开始忙碌了,他要张罗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了,带张各长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近距离去感受中国的前沿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工学博士、北京市怀柔区张各长中学科技副校长……在韩桂来一众职务身份中,科技副校长名气不大,却是他很喜欢的一项工作。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我当时特别高兴,可以跟学校跟学生有更多的接触。”韩桂来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热特性、气动热防护与热管理、激波与爆轰物理、高超声速风洞等方面的研究,科学研究之外,科普也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担任科技副校长以后,韩桂来走进学校开展活动,让大家对“高大上”的科研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带着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实验室参观学习,近距离接触国际先进实验平台,了解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相关的典型空气动力学,体会科学研究“提出假设、开展验证”的过程。

韩桂来。图/北京市怀柔区教委

像韩桂来一样,从科研院所走进校园担任科技副校长的人还有很多。记者从怀柔区教委获悉,该区从2019年起聘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科技专家、学者、工程师担任中小学科技副校长,目前已实现了全区34所中小学全覆盖。

怀柔区设置的科技副校长这个“外援”足够强大。数据显示,2022年,科技副校长们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为该区教师、学生培训、讲座、指导300余次,同时,科技副校长组织带领怀柔区中小学师生走进国科大和中科院科研单位50余次,各种活动令怀柔区近万名师生受益。在科技副校长的引领下,2022年怀柔区中小学生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2项、国家级一等奖73项、市级科学建议奖1项、市级一等奖86项,4名小学生荣获国家专利。

“科学教育要做好就不能带着太多的功利心。”韩桂来认真地说道,随后又笑着说,“我自己倒也有‘功利心’,希望未来有更多人会投身到这个行业当中来。”六月即将来临,韩桂来又开始忙碌了,他要张罗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了,带张各长中学的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近距离去感受中国的前沿科技成果。 

带领学生走进中科院实验室 近距离感受科技

新京报:你刚到学校的时候,你觉得学校的科学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韩桂来:学校的科学教育开展情况比我想象中要好。学生数量虽然不多,才100多个学生,但是教职工比较多,也有专门的科技老师。学生们以前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过奖励。学校的(科学教育)基础还是很好的。所以校内教育的部分,我不需要做太多工作,我最主要的是用好中科院的资源,给学校做好科学教育。

最开始进校的时候还处在新冠疫情期间,所以很多活动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在线上开展活动,难度小一点,但效果肯定没有在线下好。

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时候,我也参加了学校的很多活动,比如学校的运动会、开学典礼等等。也组织了学生到我们所的实验室参观。

新京报:学生们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是什么样的状态?

韩桂来:他们走进实验室那肯定是很兴奋的。中科院的实验室都是很有特色的,里面有一些大型装备,比如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装备、高速列车的模型,等等。平时的话,学生们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能接触到这些,在实验室可以看到很多跟科学研究直接关联的一些东西,对他们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北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见过世面的,不像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好多东西都没见过。虽然他们实际上也没有直接见过很多科研装置,但是一些物理概念、专业名词都知道,问出来的很多问题也是比较专业的。

韩桂来带学生们走进中科院。图/北京市怀柔区教委


新京报:在设计类似于走进实验室这样的科学活动时,你主要考虑哪些方面?

韩桂来:从教学设计上来讲,第一个,我希望学生们在活动中的时候是比较轻松的。那就要以科普为主,不能去讲太多学术研究的内容,学生们是肯定听不懂的。讲解时要深入浅出,让他们建立起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就可以了。

第二个,在跟他们交流互动的过程当中,我会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在设置时会利用一些他们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比如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小学生的科学课知识。用这些去解释或描述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现象、规律或者有意思的事情。

第三从我本身的专业角度来讲,我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航空航天这个领域当中来。以后在他们做人生规划或者在择业的时候,能够对航空航天有基本的认识。


“做科学教育眼光不能短浅”

新京报:如何保证每一次活动的效果?

韩桂来:张各长中学的学生涉及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年龄差距没有那么大。知识储备上差距也不是很明显。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会进行小调研,提前科普,用图片、动画、电影片段等视频这样的东西引起学生的兴趣,展示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流动现象和流体力学、流动基本元素以及飞行器和发动机等内容,从科学研究角度简化分析各种现象、问题和原理。

我本身是研究航空航天的,在讲解飞行、飞行器的时候,会搜索有关的流动现象。很多内容可能学生平时也会看到,但不会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会把这件事专门拿出来讲解,它有什么意义、将来可能在哪些地方有所运用等等。

小学生跟中学生还不一样,如果活动没意思,马上就不理你,并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实验室很大的,几千平方米的实验室,学生跑了都找不到人。所以尽量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语言、了解的知识去解释。

韩桂来给学生们做主题讲座。图/北京市怀柔区教委

新京报:担任科技副校长这几年,你主要给学校、学生带来哪些改变?

韩桂来:我觉得自己主要是承担了三个角色吧。

第一个是联络员的角色,把大家连接起来,把资源连接起来。大家原来可能觉得中科院很高大上、很遥远,担任科技副校长期间我就引导学校、学生去了解中科院,了解科学研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科学研究很多时候也是枯燥乏味的。也会邀请学术界的知名年轻科学家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展示科学家风采。

与此同时,中科院本身有很多资源,比如实验室里各种科研装备,在国际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装置,日常几乎没有机会可以接触到。作为科技副校长,我会带着学生进入实验室,近距离了解。虽然我是张各长中学的科技副校长,但我们科技副校长之间资源也会共享,实际上也是共享给各个学校了。

第二个是教练的角色,主要是给学校带来一些资源。我原来做科普是面向很多人,目的性其实不是很强。现在担任学校的科技副校长,我会为学校量身定做一些事情,比如张各长中学的学生们有一些是农民工的孩子,跟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还是会“吃亏”一些,我们也想着给学校捐赠一些科普的书籍和体育用品等等。

第三个我觉得是朋友的角色。学校的很多活动我都会参加,这样能跟学生的距离近一些再近一些。

新京报:在你看来,开展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韩桂来:科学教育跟文化课还不完全一样,不能指望学生像学文化课那样去学习或者将来在他的专业学习上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需求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自身的兴趣。

比如航空航天,比如船舶海洋,让他知道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国家有亟须努力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难度,让学生知道国家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他们未来去做贡献。至于以后到底是从事哪一个领域的工作,这倒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要传递给他们一种爱国的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做科学教育眼光不能短浅。不是说今天上个课明天考试分就提高了,这不是科技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改造这个世界。在这件事情上不要带太多的功利心。但我之前也说过我功利心很强,我也希望将来有人会(因为这些活动)对航空航天感兴趣、未来投身航空航天事业。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董枚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杨菲菲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给孩子的科学“礼物”

相关推荐
校园变身“实验室”,海淀中小幼探索科学教育贯通培养新路径
教育
融合•创新•发展丨东城区召开科技教育工作推进会暨第四十五届学生科技节开幕式
新京号
如何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专家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教育
“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9月12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
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总结展望会在京举行
商讯
我区发布“雁栖青创无忧十条”,助力青年人才栖居无忧、筑梦有为
新京号
芜湖这些学生,联合培养!
新京号
2035年全面建成首都教育强区,丰台发布强区建设“施工图”
教育
区领导参加怀柔区中小学校开学典礼
新京号
东城区教育大会召开:全力推动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示范区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