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援疆医生王孝理:希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新京报 记者 马骏 吴梦真 编辑 杨海
2023-03-30 20:13
我们不要单纯输血,还要培养造血能力。将中医技术传播到新疆的同时,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去新疆后,医生王孝理的微信里,多出了1500个病人“好友”。作为一名北京援疆医生,他向病人保持着最大的开放度,“病人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到我。”
 
王孝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2022年3月参加北京第十批第三期援疆工作来到新疆昆玉。如今援疆一年的王孝理和当地很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说,“希望把自己掌握的中医技术传播到新疆,为新疆留下带不走的人才。”
 
援疆医生王孝理正接受采访。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王孝理的对话:
 
培养“造血能力”,给新疆带去带不走的人才

新京报:你援疆多久了,现在在哪个医院支援?

王孝理: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2022年3月31日,参加北京市第十批第三期援疆医疗队来到了新疆昆玉,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医院(昆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我们医院一直有人参与援疆,今年我们组团来了11个人,包括骨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儿科等。我知道援疆是光荣的任务,所以也非常愿意将自己掌握的中医适宜技术传播到新疆。

王孝理和昆玉市人民医院医生一起查房。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在新疆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孝理:来新疆后,一方面我努力开展临床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带教当地的大夫。新疆昆玉的医疗条件相对差一些,刚开始来医院时,就诊的人很少。我们就下去地方做义诊、做宣传。慢慢就诊的人多了,我们就帮助医院完善就诊流程和制度,做好相关的诊疗工作。
 
就像援疆指挥部里的同志常说的那样,我们不要单纯输血,还要培养造血能力。昆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有五名医生,到这边后我们采取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只要有机会就和学生一起出诊、查房,病例讨论,每周至少一次给学生讲课。
 
另外,我们还会通过讲座等形式和当地医生进行交流。每周五下午会进行科内业务学习,交流各种疾病临床经验,拓宽自身理论知识及专业水平。科室注重培训常用中医适宜技术,如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刮痧、火针等具中医特色又有特殊疗效的方法,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特色专科门诊。
 
中医科门诊里,中风病、面瘫、不孕不育症、肥胖症,焦虑症等病人较多,我们将醒脑开窍针法、火针治疗焦虑症、八卦针法治疗肥胖症、针灸美容等中医新技术新方法,手把手带教教给当地医院的医生,整体效果非常好。“希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听到病人的好消息”
 
新京报:援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

王孝理:首先应该是环境比较艰难。有次我们从昆玉市人民医院到皮山农场医院义诊,要经过一百多公里的沙漠区,并且好多路段没有手机信号。来回就比较难,当时怕耽误时间,到了皮山农场医院,我们来不及休息马上就开展了义诊活动。
 
另外,昆玉的人来自五湖四海,疑难杂症也非常多。我遇到一个年轻小伙患有特别严重的牛皮癣,他治疗了很多年都没有效果。看到他的情况,我也只能尽力治疗,好在现在恢复的还不错。还有个孩子得了皮肤病——小儿湿疹,也是在和田地区治疗两三年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就研究通过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还有很多不孕不育的患者,情况也会比较复杂。当地人看病就诊比较困难,我非常希望我能是病人最后一站,为他们做好治疗。
 
援疆医生义诊现场。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援疆工作看到了哪些变化?

王孝理:多年的北京援疆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昆玉市人民医院的就诊流程也比较完备,带教的很多学生也能独立出诊了。
 
昆玉这边老百姓对中医非常认可。听说有义诊队,他们都很积极。现在,和田地区于田县、皮山县等很多县城的病人也都会来到昆玉市人民医院就诊。我们一天门诊开中药处方能达30多人次,针灸20多人次。
 
援疆一年,大家对我们越来越信任,我也希望能尽力帮助到他们。病人来了,我会详细询问他们的情况。会熬药吗?他们不会,我就让他们加我微信把熬药的办法发过去。援疆以来每天都会有病人加我微信,已经加了1500多人了,病人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找到我。
 
病人向王孝理传递治愈的好消息。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援疆过程中有哪些有成就感的事?

王孝理:我觉得作为医生,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听到病人传来的好消息。前几天,有位不孕不育患者刚给我发微信,特别高兴的告诉我,说她经过一段治疗已经怀孕。我由衷为这家人感到高兴。
 
我还遇到一个病人四十多岁怀孕了,后来出现了脑梗,在我们大家精心治疗下,病人病情逐渐恢复。后来听说她在工地打工,经济状况紧张,我资助了她500块钱,当时她直接流泪了。后来这位病人恢复后又要到另一个地方打工,她专门来医院向我道别。
 
当地人的感情是直接、质朴的,我很珍惜和新疆人们的这份特殊的感情。

新京报记者 马骏 吴梦真
编辑 杨海 校对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梦真
新京报记者
wumengzhen@bjnews.com.cn
记者主页
马骏
新京报记者
majun@bjnews.com.cn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北京援疆行

相关推荐
北京援疆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 助力墨玉县提升教育质量
新京号
北京同仁堂首批医疗专家完成援疆使命 新一批专家整装待发
新京号
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打造文化传播新范式
北京
博物馆热、乡村振兴、港澳发展……第三场委员通道回应这些话题
时事
北京援疆护士长倾心传帮带 提升和田妇幼保健护理质量
新京号
“援定南疆 情牵和田”主题宣讲活动开讲
新京号
北京援疆医生开展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首例腹腔镜四级手术
新京号
2024,走入世界“不确定”的深处
文化
1.6万字!人民日报刊发援藏主题报告文学: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
新京号
梁洪远:医者大爱再撒边疆
新京号
热门评论
惯性omA
7天前
不止要看当下,还要看未来~这付出的精力需要更多~
力量
7天前
不是单纯的输血,还要提高造血能力!
7天前
援疆医生好样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