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3·15晚会 | 不可注射的美容针:利润惊人,或导致毁容
新京报 记者 丛之翔 编辑 彭冲
2023-03-15 21:34
“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用于注射。

新京报讯(记者 丛之翔)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医美行业乱象。有商家将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的“妆字号”日用化妆品,注射到消费者面部。其中,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点名。

 

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用于注射。

 

但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款只被批准用于表层涂抹的化妆品被注射进了消费者的面部。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极其丰厚,从业者趋之若鹜。此外,一些面部美容注射产品甚至没有化妆品备案。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顾客注射美容针剂。  图源:央视财经


“基本上成本是300多元,你一次收费的话怎么都要在3000元以上。”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这些利润惊人的针剂是从哪里生产的呢?央视记者来到了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各类面部注射美容针剂,多是他们这样的工厂生产的化妆品。工作人员坦承,其中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

 

编辑 彭冲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丛之翔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congzhixiang@bjnews.com.cn
相关专题

天价药、食品安全、问题头盔……今年3·15晚会曝光了这些问题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