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村里开锣举幡办花会 京郊乡亲民俗活动闹元宵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赵利新 耿子叶 曹晶瑞 陈璐 王颖 王巍 陶冉 编辑 张树婧
2023-02-05 22:09
广大京郊的这些传统村落,在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2月5日,适逢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门头沟区千军台村尘封了三年的中幡,被重新挂在长长的竹竿上;而长城脚下的密云区墙子路村,村民们在大戏楼前的鼓点中演起“小车会”。传统谚语“不出十五就是年”,正月十五意味着农历新年的结束。新京报记者从门头沟、密云、大兴、怀柔、顺义、延庆、房山等地了解到,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村、镇的文化场所热闹起来,人们看大戏、赏花灯、猜灯谜。青山绿水之间的传统村落,在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中焕发了活力。

 

千军台村重启幡会。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传统村落再办幡会,引来城里人驱车打卡

 

2月5日早上,门头沟区千军台村公共活动室里聚满了村民,尘封了三年的中幡,被重新挂在长长的竹竿上,列成一排,立在院子里,人们聚在一起,吃过早餐之后,锣鼓声响起,身穿盛服的人们列成长队,“擎杆”的人们各自擎着几十斤重的长幡,走过村庄和山路,吸引了无数围观者。

 

千军台村幡会。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2023年元宵,沉寂了三年的幡会再起,许多居住在城区的村民们驱车回到村庄。一大早,村里就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村里往来奔跑,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叙旧,这个延续数百年的传统古村落,显得格外热闹。

 

千军台庄户幡会是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是京西知名的元宵节民俗活动。中幡重达数十斤,需要年轻力壮且技巧娴熟的“擎杆者”才能玩得转,幡会还有五虎棍、大鼓会、秧歌会等,及独具特色的音乐演奏、秧歌演唱等。每年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两天,千军台、庄户两村都会举办元宵盛会,在过去,在外的青年不管走得多远,人们都要在元宵节回到村里,参加这一盛会。

 

而对于怀柔区宝山镇来说,该镇正在为朝阳洞庙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月5日上午,位于宝山镇碾子村的朝阳洞古庙戏台前热闹非凡,由附近村民自发举办的元宵节民俗会正在这里举行。朝阳洞庙会雏形起源于元代,在明清两代形成规模并一直影响延续至今,庙会传承和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和民间手工艺。

 

宝山镇朝阳洞庙会。宝山镇供图

 

2月5日晚上,房山区云居寺内涌进许多穿汉服的年轻人。据介绍,身着汉服来云居寺参观的游客可免费入园。云居寺内张灯结彩,细绳上挂起猜灯谜的灯笼。寺里向游客推出了“抄写云居寺诗词”“品鉴禅茶”“编金刚绳”“制作香囊”“趣味投壶”等传统非遗和民俗文化活动,引起游客惊叹。

 

云居寺里穿汉服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闹花会,村民自演自赏庆元宵

 

上午10时,密云区大城子镇墙子路村,各档花会演出人员在村口集结,由“大筛”威武开路,随后各档花会依次登场。“小车会”演员根据鼓点和乐曲表演出不同动作,带入故事情节,滑稽的肢体动作令人捧腹;“高跷”踏起秧歌步,扭摆身姿,载歌载舞;“大鼓”边击边行,响彻云霄;“中幡”以惊险动作贯穿演出,最为精彩,引来观众叫好声不断……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均来围观,花会队伍成为流动的风景。

 

墙子路村花会。密云区供图

 

据村史记载,墙子路花会起源于民国时期,之后数十年间几乎年年上演,很少间断,是当地百姓“闹元宵”不可或缺的一种民俗形式。花会直接产生于百姓的生产生活,是百姓对生活的艺术加工,代表着真情实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深受百姓欢迎。这种群众自发的文化娱乐活动,参与演出的基本都是村民,观赏者往往也是表演者。

 

在大兴区安定镇御林古桑园,50米的“长龙”在锣鼓声中舞动,这是“福满京城 春贺神州”安定镇后野厂村元宵节文艺汇演。时隔三年,村民们庆祝传统佳节的舞龙、扭秧歌活动恢复,还增加了“健身龙”表演,方圆三五里的村民听着热闹的鼓声前来庆祝佳节。

 

后野厂村元宵节文艺汇演。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后野厂村党支部书记李平定介绍,后野厂村舞龙这一民俗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疫情前,村里每年在传统佳节都有舞龙活动,50米的长龙不多见,甚至在整个大兴区都是独一份。今年随着疫情好转,通过舞龙的活动,将村民们聚在一起,营造团结过节的热闹氛围,通过文化活动凝聚人心。

 

主题园区里,举办元宵节活动

 

京郊不仅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些村、镇涌现出了现代化的主题公园和商业中心。在怀柔区杨宋镇鹿世界科普主题园,怀柔区第33届群众艺术节——元宵节主题文化活动在此地举办。活动现场,舞狮表演、小车会、大头娃娃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杂技《冰上芭蕾》、音乐快板《怀山柔水元宵情》、相声《闹花灯》、川剧变脸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场。元宵节期间,怀柔区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2项52场。

 

鹿世界科普主题园里,围绕元宵节主题元素及非遗项目资源开展的灯笼、面塑、糖葫芦、茯苓饼制作,老北京兔爷展销等6项亲子类互动体验项目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体验;喜庆亮丽的景观布置、红红火火的灯谜墙,引来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在顺义核心商业区金街华联商厦,一场庆元宵的嘉年华活动举办起来。活动设置了文艺汇演、传统摊位体验、花车展位、灯谜互动、二十大精神展板等五大活动区域。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基调串联起“看大戏、赏花灯、猜灯谜、中奖品、逛乐园、体验非遗”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


世园公园踩高跷表演。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在延庆区的北京世园公园,元宵节当天也迎来大量游客。舞龙、舞狮、旱船等20档优秀花会表演在园中上演,人们在中国馆前的万花广场、国际馆前广场、植物馆前广场、园区南路等区域,观赏了延庆旱船、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一支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引起人群惊呼,这是来自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延庆区文化馆的表演人员所组成的花会表演队。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赵利新 耿子叶 曹晶瑞 陈璐 王颖 王巍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赵利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陈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巍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陶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是时候重新认识门头沟了!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