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解读|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这些项目正在推进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2023-01-15 15:51
今年东城将开展第一批文物“活历计划”试点工作,明确活化利用清单。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降低核心区“四个密度”,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

 

记者从东城区文旅局了解到,今年,东城区将开展第一批文物“活历计划”试点工作,明确第一批活化利用清单。配合中轴线申遗的鼓楼展陈提升、永定门展陈设计、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保护展示、协助皇史宬活化利用等项目已立项。

 

根据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重点任务,今年将按期完成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开展国家话剧院住宅楼征收腾退,推进天坛医院旧址等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永定门城楼修缮和御道遗址展示。配合中央、市属单位做好文物腾退保护工作,推进宏恩观等文物活化利用。

 

继续举办2023北京古建音乐季,利用社会公益信托基金,助力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动可持续发展。开展永定门城楼保护及展示利用、正阳桥疏渠记碑保护展示工作,完成鼓楼保护修缮,南北中轴端点将实现良性互动。据悉,“永定门城楼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方案已征得北京市文物局原则通过。

 

近年来,东城区文旅局会同区各委办、联合文物的产权及管理使用人,借助社会力量加盟参与,长期积极摸索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切实帮助文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目前,立项项目中社会反响较大、正在全力推进的,有配合中轴线申遗的鼓楼展陈提升项目、永定门展陈设计项目、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保护展示项目、协助皇史宬活化利用项目等。

 

作为支持申遗的重点工作,“永定门城楼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整体方案已征得北京市文物局原则通过。其中,在城楼修缮养护方面,东城将本着现存建筑形制、结构体系总体得以保持的原则,对屋面、墙体、大木梁架、门窗装修、楼地面、台基、油饰彩画等各个部位进行局部修缮保护。基于该方案,永定门城楼将在不损伤本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采用传统修缮工艺,保持古建筑原有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信息。为还原其真实性,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将拆除城楼后期搭建的二楼夹层,同步完成公共空间提升;改造电力系统,解决夜间照明及多媒体展陈的用电需求;完善配套设施,更好保护建筑安全;揭露局部建筑结构,展示出古建筑传统工艺做法,既为文物活化利用创造条件,又能够配合更高层次的展览展示要求。

 

在中轴线整体定位的基础上,将深入挖掘永定门城楼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使其具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对公众长期开放的接待能力。创新思考市场化运作模式,统筹考虑城楼本体、南北广场以及永定门公园的综合利用,做足“夜地标、夜经济”文章,确保活化利用可持续发展。城楼内部展示方案将紧密结合中轴线申遗主题,重点展示古代建筑的建造技术、工艺和材料,兼顾阐述文物本身的历史脉络,以体现古代城楼的营造之美与社会地位。

 

此外,作为南中轴历史文化遗产要素之一的永定门城楼北侧出土御道,已于2021年成功“晋级”为一项独立的市级法定文物,在东城区文物“活历计划”中,今年将实施永定门御道遗址展示。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读懂北京|时事周刊

2023北京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聚焦2023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孚王府启动签约腾退,涉及居民200余户
北京
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核心区一批重点文物向社会开放
北京
到2027年,先农坛等北京中轴线遗产点腾退整治将取得明显进展
北京
五方面45项重点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未来三年任务明确
第一看点
一周碳要闻:高耗能项目将实施碳排放双控审查(碳报第157期)
财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公众参与日益广泛
北京
涉及居民140余户,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文物腾退启动签约
北京
专访姜波:面对气候变化,需构建北京中轴线“韧性保护”体系
北京
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千万人次,延庆区激活文旅三大“金名片”
北京
一周碳要闻:AI耗电引发碳信用狂欢(碳报第153期)
财经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