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记者从顺义区农业农村局获悉,顺义区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13万亩,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总产量达8.76万吨,比2021年增加1.8万吨,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市第一。
小麦丰收。李在滨 摄
作为“京郊粮仓”,顺义粮食种植和生产,是保障首都粮食供应稳定的“压舱石”。除传统小麦、玉米的种植外,顺义区还种植大豆5654.87亩,主要分布在赵全营镇、李桥镇等地,总产量约100万公斤。2022年,顺义区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顺义区,农忙季节里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业机械出现在田间地头。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顺义区共有240余台农机用上“北斗导航+无人驾驶”高科技,2022年,顺义区使用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农田超过6万亩。
无人机对小麦实行“一喷三防”作业。李在滨 摄
近年来,顺义区全面推行“田长制”,设立区、镇、村三级“田长”,发布《顺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高效节水、地力培肥水平,提高农田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空间。此外,顺义区鼓励合作社及农机大户使用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高科技设备,并成立技术指导组,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的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2022年顺义区发放涉农补贴近亿元,建立了“银企对接-农担保障-贷款贴息”联动机制,培育壮大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主体,提高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目前,北京万顺旺、兴农天力、鑫利农机等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开始规模化种植,顺义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超过7成。
在李桥镇芦各庄村,种植户收获大豆。受访者供图
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科长张跃超表示,顺义区2022年通过粮食作物轮作、新增种植空间等方式,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全区1200余台(套)现代化农机具为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提升。全区以从农田优化、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为关键环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从良田上做“文章”,推进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全力保障农田生产空间,为首都粮食供应贡献顺义力量。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