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如何理解北交所新股调发行底价?接近监管人士、从业人员这样说
新京报 记者 胡萌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2023-01-11 17:51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北交所新股调整发行底价到每股净资产水平,主要是为了增大新股发行询价的空间,让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从而完善北交所市场新股的估值定价机制。

近日,北交所连续出现准新股发行价调至每股净资产附近的情况,引业内关注。


1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北交所新股调整发行底价到每股净资产水平,主要是为了增大新股发行询价的空间,让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从而完善北交所市场新股的估值定价机制。


“发行底价不等于最终发行价,北交所拟上市企业在实际发行中,也不会以每股净资产水平来定价发行,企业将根据公开发行时自身业绩实际情况和一二级市场情绪,通过询价发行来确定合理发行价。”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解释道。


发行底价最高下调75.43%


多家拟赴北交所上市企业调整发行方案


近一个月来,多家拟赴北交所上市的企业纷纷调整发行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科志股份、驰诚股份、峆一药业、乐创技术等十余家企业发布了调整北交所上市方案的公告。


2022年12月29日,科志股份公告称,根据市场和公司实际情况,拟对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发行股票数量、发行底价以及募集金额总额及用途均发生变化,其中,发行底价由16.12元/股调整为不低于10.2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由5.03亿元调整为3.61亿元。


同期,甚至有准新股将发行底价对标每股净资产。据统计,已有欧福蛋业、田野股份、百甲科技、保丽洁、利尔达、新赣江等6家企业将发行底价调低至每股净资产。


其中,利尔达调整发行底价由7元/股至1.72元/股,降幅达75%;保丽洁日前发布公告将发行底价从10.01元/股调降至5.79元/股,后者恰为其2021年每股净资产。此前,保丽洁已在上会前、过会后两度调整发行底价。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下半年,北交所就出现了新股调整发行底价的现象。2022年9月,辰光医疗在过会后结合证券市场和公司实际情况,宣布将发行底价由10元/股调整为6元/股,下调幅度为40%。


据了解,底价发行制度源于新三板精选层。彼时,发行底价制度的设置主要是为避免发行价格过低,损害新三板期间通过交易或定增进场的老股东利益。如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低于发行底价,应当中止发行。伴随着北交所的开市营业,底价发行制度也从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


而底价发行制度在北交所施行的过程中引发了部分争议。


渤海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规定,发行底价是在企业申报之前确定,但从申报到真正发行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可能宏观社会经济情况、二级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会发生一些变化,导致企业最初的底价设置过高,所以前期也出现了一些下调发行底价的现象。


如何理解准新股发行底价的下调


接近监管层人士增大新股发行询价的空间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出于证券市场的情况和维护股价稳定需要是上述公司发布公告调整发行股票数量、发行底价、募资总额及用途的主要原因。


张可亮指出,“在后续的实践中,可以发现提前设置发行底价并不是很合理。比如,部分企业或券商为了不再去调整发行底价,避免长达半年时间的外部条件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将发行底价设为每股净资产价格,目前来看是一个折中的做法。”


如何理解北交所拟上市企业调整发行底价的行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准新股发行底价调整有助于防止破发,让北交所二级市场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有助于增强新股发行价格的公允性和估值定价机制的有效性。


1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北交所新股调整发行底价到每股净资产水平,主要是为了增大新股发行询价的空间,让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从而完善北交所市场新股的估值定价机制。


北交所资深专家、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创造性地将发行底价调整为净资产,核心逻辑是淡化发行底价对新三板市场价格以及北交所发行价的影响。


“按法律规定,需要设定底价,但是为了避免底价对市场的影响,那就将底价定为净资产,事实上北交所上市公司应按照公司的价值进行合理定价。”朱为绎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强调,发行底价绝不是发行价。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解释道,发行底价不等于最终发行价,北交所拟上市企业在实际发行中,也不会以每股净资产水平来定价发行,企业将根据公开发行时自身业绩实际情况和一二级市场情绪,通过询价发行来确定合理发行价。


“我专门致电近期调整底价的北交所拟上市公司,他说他们的发行价格基本上与投资者沟通好了,不可能按照底价发行。”朱为绎称。


他建议,从长远看,还应进一步改革北交所的发行底价制度。


张可亮也强调,发行底价不是最终的发行价格,也不具有参考性,投资者还是要针对企业的基本面及所处行业估值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判断。“不要被发行底价下调所误导,淡化看待发行底价内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胡萌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黄鑫宇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是时候重新思考城市了,趁现在还不太晚
文化
徐京坤:水手的决心
时事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北京曲剧《龙须沟》呈现市井人家奋斗史
娱乐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热血青春,致敬军魂
娱乐
全球资产配置新视野 2024中国财富管理服务报告
财经
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公众及传媒行业大模型使用与满足研究
科技
半年盘点|客单价回归理性、地方菜系崛起,餐饮业探索下个增长点
商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