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将保供人员纳入“白名单”,北京多项举措保障居民配送需求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王飞 编辑 陈静
2022-11-30 21:28
本轮疫情以来,在两周时间内,“白名单”人员就从5千人迅速扩大至4万人,有效提升了外卖配送运力。

“前段时间,我们65个员工都因健康宝弹窗或封控等无法到岗,最近这些员工都加入了‘白名单’,全员上岗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配送需求。”今天(11月30日),位于东城区的奥士凯物美朝内店店长王永震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两天网上订单量有所下降,每天有1500多单。一周前的最高峰时,每天订单量突破2000单。

 

当前,北京疫情形势严峻,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居家人数持续增多,居民生活物资线上需求持续增长,部分区域、部分时段出现运力紧张、配送延时的问题,为此北京采取了多项举措,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需求。

 

“白名单”人员在两周时间内从5千人扩大至4万人

 

王永震所在的朝内店共3300平方米,有110名员工,主要服务东城区东四街道的居民。据他介绍,本轮疫情的特点是居家人数较多,线下购买量没有以前大,但在物美“多点”上的订单翻了一番,高峰时每天能突破2000单。

 

物美“多点”的工作人员正按照线上订单分拣商品。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为了保障居民的需求,我们超市按照平时4倍的量来备货,各种商品品种齐全。”王永震说,此前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超市员工都居家了,有65名员工因为健康宝弹窗或小区封控无法到岗。为了及时将商品送到居民手中,超市在岗员工全员停休,并提前到早上5点上班,每天要一直忙到晚上12点。

 

随后,东城区启动了保供人员“白名单”机制,将重点保供企业人员列入“白名单”,免费提供抗原检测,强化疫情防控管理,扎实做好运力保障。这两天,封控人员全部解封,110名员工全员到岗。有12名员工担心因小区封控影响配送,干脆住在了店里。

 

据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消息,为统筹外卖骑手防疫和生活物资配送,今年4月,北京建立了保供人员“白名单”机制。本轮疫情以来,在两周时间内,“白名单”人员就从5千人迅速扩大至4万人,有效提升了外卖配送运力。保供人员完成身份校验后进入“白名单”系统,系统每日比对健康码、核酸、疫苗、抗原等健康信息,符合条件的保供人员,可在微信小程序“保供通行证”中,生成实时显示的“北京市保供人员通行证”,持电子通行证可在低风险区和无疫情地区进出各类卡口、开展配送,并可在高风险区与社区“大白”完成接驳配送。

 

据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物美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线上订单的配送。比如通过与第三方快递物流企业合作等方式,解决运力紧张问题。但目前全行业人员都比较紧缺,更多的是由内部支援来解决,集团内部线下业务的员工全部转到线上业务去工作。“分检、打包等岗位,全部支持线上业务。配送等岗位,也有内部人员支援。”他介绍,相比专门的外卖小哥,内部支援的人员在熟悉周边地形、门牌号和使用操作系统等方面还有欠缺,因此在配送效率上会打折扣,因此还需要市民谅解。

 

同时,物美以门店支援的方式缓解人力紧张。以朝阳区为例,酒仙桥、望京等地区疫情比较严重,周边门店的运力很紧张,集团从其他区域门店调派运力前往支援。目前,他们也正在积极进行招聘,以储备后备力量。

 

“白名单”人员“两点一线”,每天“一核酸一抗原”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自2022年4月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为统筹外卖骑手防疫和生活物资配送,按照北京市商务局制定的《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外卖配送人员防控指引》,建立了“白名单”制度,将服务封控区、管控区的外卖、快递、即时配送、货运司机和重点保供企业店仓等符合防疫健康条件的工作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

 

叮咚买菜的骑手正在配送商品。受访者供图


“白名单”机制通过“四落五确保”的加强防疫措施,即落身份、落店仓、落配送片区、落居住地址,确保核酸时间非0和1不派单、确保无抗原结果不上岗、确保全程戴好N95口罩、确保送前送后手消毒、确保风险区域无接触配送,组建了一支加强防护、灵活调配、动态管理的保供队伍,尽最大可能减少涉疫减员或成为传染源。

 

记者从相关企业了解到,目前进入“白名单”的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1次抗原检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美团外卖积极将涉及城市保供并符合防疫健康条件的外卖骑手纳入‘白名单’管理。”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卖骑手完成身份校验后进入“白名单”系统,可在低风险区和无疫情地区进出各类卡口开展配送,并可在高风险区与社区“大白”完成接驳配送。

 

基于对骑手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考虑,美团外卖要求“白名单”人员需每日做好体温监测和抗原、核酸检测,规范佩戴口罩,并做到“两点一线”。美团平台于近期升级了配送安全防护级别,在各个配送站点设立骑手健康台账,并储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抗原试纸等防疫物资,时刻跟踪骑手健康状况。据了解,白名单人数还将持续增加,平台正通过招募兼职人员、跨区调度等多种方式继续增派人手。

 

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团要求所有的配送人员,按照“两点一线”简单生活,每日做好体温监测和抗原、核酸检测,佩戴N95口罩,按照社区防控相关要求,为封控和管控区域提供配送服务,保障各类生活物资送达社区指定的无接触式配送点。因担心居住小区封控,大多数配送人员都主动要求住在店里,每次配送回来,都会对车辆进行消杀,同时进行手消毒。

 

启动“共享员工”计划,增加运力

 

记者今天在朝阳区一家盒马鲜生门店看到,超市内蔬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种类丰富、品质新鲜,不少配送人员正拿着设备查找商品、拣货。

 

盒马鲜生门店内,不少配送人员正拿着设备查找商品、拣货。受访者供图


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联动全国超过550个直采基地,大幅度提高各类民生商品的备货量,特别是菜、肉、蛋、奶等民生商品的备货量为日常量的3倍左右。


近期多个区暂停了堂食服务,盒马鲜生预制菜、净菜、火锅等销量增幅达到日常的3倍。盒马鲜生北京的数据显示,预制菜中的京酱肉丝、宫保鸡丁、水煮肉片3款增幅均超过4倍。

 

针对更多用户选择线上下单,较多快递员不能正常出勤,导致运力吃紧的情况,上述负责人表示,北京总部的文职人员已有半数在支援拣货、打包等岗位,盒马鲜生门店员工也主动兼职配送员,并通过重启“共享员工”计划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线上服务能力。

 

盒马鲜生的仓储、物流侧、大仓、物流团队紧急动员,24小时不间断作业,分拣、运输、生产能力涨至平时的5倍以上。为了方便门店以最短的时间补货上架,盒马协调供应商开辟绿色通道,让热门商品从加工中心直供门店,省去物流周转时间。

 

据介绍,北京地区40多家盒马鲜生门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举措,除了每天对门店开展多次消杀,还针对所有员工实施体温监测和多轮核酸检测。盒马鲜生配送小哥每天要接受核酸、抗原检测,每单配送完成后都会做消毒防护,同时尽可能进行无接触式配送,降低感染几率。盒马鲜生北京区域门店、大仓、配送等岗位员工,全面要求落实日常“两点一线”的要求。

 

目前,该企业已有近5000名员工加入到“白名单”的行列,纳入“白名单”的应急保供人员持通行证和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即可进出风险区域,越来越多的骑手可以返岗配送,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超市运力。

 

继续执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免进场交易费政策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为解决当前出现的运力紧张、配送延时等问题,商务局已采取相关措施,确保超市门店和电商平台前置仓应开尽开、货品充足。为保障民生需求,保供场所、网点应开尽开,并按照日常量的3-5倍加大备货量。对涉疫的保供网点,要求做到“快封快解”,原则上要24小时内处置完毕、重新开放,关闭时间最多不超过72小时。同时,建立保供车辆绿色通行证机制,确保各网点24小时不间断补货,做到不空架、不断货。本轮疫情以来,区域疫情管控、群众集中下单导致瞬时订单激增,对此,企业会努力确保物资及时补货上架,全力做到有货卖、可下单、能配送。

 

快递员正在对车辆进行消杀。受访者供图


目前,15家直通车企业共有356辆市级备案蔬菜直通车,可为约500个社区提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直供服务,满足300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此外,还准备了50辆邮政车形成后备机动力量,随时可以投入配送。市、区商务部门会动态监测各区域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及时研判,随时组织直通车,将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有需要的小区,方便居民购买。

 

北京市商务局还指导协调新发地、大洋路、顺鑫石门等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时与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货源主产地对接,调集货源进京。同时,继续执行北京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免进场交易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商户和运输司机的进场交易成本,确保货足价稳。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北京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相关推荐
天竺综保区5款海外特药纳入北京普惠健康保!
新京号
重磅民生文件公布!事关每个人——
新京号
重磅!中办、国办发文
新京号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新京号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第一看点
今日启幕!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来了
新京号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决赛今启幕
新京号
关注 | 电梯更新、以旧换新……一大波好政策来了!
新京号
技能培训班开到家门口,北京多区打出促就业“组合拳”
北京
最新!八角游乐园地铁站封站改造答疑——
新京号
热门评论
186****6630
7天前
保供很重要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