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二十大代表孟昆玉:爱找问题、想办法的“京城最美交警”
新京报 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2022-10-16 18:55
从车水马龙的大街走进人民大会堂,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人民服务,为基层发声,让所有交通参与者感受到交通治理和管理的力度与温度。
孟昆玉觉得,要想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要务就是“在现场”。

一岗三小时,900多次指挥动作,上百次指路答疑。他当了21年的交警,大半的时间都在路上执勤站岗。在车流间伫立、观望、出手,他发现了各种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巧法子”。

他发现,行人横穿马路找交警问路不仅危险,还降低了路口的通行率,于是制作多个路牌指引,问题迎刃而解;他发现,医院附近经常堵车,提出组建“生命绿色通道”来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一瓶小小的“速效救心丸”占不了自己衣兜多大地方,却可以在紧要关头救人一命,他就一直随身揣着;出租车路边随停载客,其实并非有意对抗规则,不如绘制一张标明停车区的小卡片,方便司机的同时也降低交通隐患……

哪怕后来随着职务调整,站岗执勤的机会少了,他也总是到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那里,有他想发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策略。

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支队长孟昆玉,从车水马龙的大街走进人民大会堂,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人民服务,为基层发声,让所有交通参与者感受到交通治理和管理的力度与温度。


10月16日上午,孟昆玉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二十大报告,这让他感到振奋。他说,今后工作中,他将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坚持以民意为主导,做到源头治理,安全宣传、科技赋能、执法攻坚,深入推进交通治理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交通秩序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获得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支队长孟昆玉。北京市公安局供图

基本功

孟昆玉第一次被广为人知,是因为“帅”。

那是2009年夏天,几名大学生拍下他在路口执勤的画面,黑色警服、亮色马甲,腰间别着传呼机,姿态帅气利落,动作娴熟标准。视频被传到网上后,孟昆玉火了,被称为“京城最美交警”,媒体采访纷至沓来,他甚至还上了《新闻联播》。这段经历满足了当时28岁孟昆玉的小虚荣心,他有空还会上网搜搜自己的名字,对着“粉丝”留言偷着乐。

其实,走红时孟昆玉已经扎在和平门路口8年了,这里距离天安门广场仅1公里。执勤时,一个信号灯周期内他要打手势25到30次,一班岗三个小时,他就要打上900多次手势。这是他再日常不过的工作,欣喜之余他也有点意外,“(站岗打手势)这不是我们做交警的基本功么。”

练成这么扎实的基本功,孟昆玉受一个人影响很深。2001年刚参加工作,他就被安排在和平门路口站岗执勤,当时膜拜的“大神”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苏俊栓,“他的指挥手势真是透着一股精气神儿,我特别仰慕,就向他讨教方法。”

苏俊栓的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站岗打手势是交警的基本功,练好了是一辈子的事,练不好也是一辈子的事。”孟昆玉回忆,当时自己稚嫩、内向,也有大把的时间,一板一眼照着教科书多练、多用,这笨办法也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在前宣武交通支队副支队长韩志勇眼里,孟昆玉特别勤奋、敬业,“任何时间接受任何任务,他的回复总是‘好的,没问题,放心。’”

曾经在长安街上指挥交通的孟昆玉。北京市公安局供图

想办法

出名后的生活“热闹”了很多。有“粉丝”来找他合影签名,还有司机违章被拦停后不恼火反而兴奋,“呦,最帅交警。”许多市民对交通管理有意见,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干脆来找孟昆玉。后来他有了揣着小本子上班的习惯,把大家反映的情况或提出的建议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出来上报给大队。

这种问题意识,年轻的孟昆玉早就有,而且,他是一个善于去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刚在和平门路口站岗执勤没多久,他就发现随着公交车线路越来越多,很多乘客找不到车站,便向正在路口中间执勤的交警问路。“一天下来问路的能有上百人,行人横穿马路不仅降低了路口的通行率,而且非常危险。”他有时抬手给行人指路,引起了司机的误解,差点停车或是转弯。

于是孟昆玉想了个办法,他和同事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分别立在路口的四个方向,大大方便了群众。

类似的情况还有,地铁站沿途禁止出租车停靠,但还是有司机停车揽客,造成交通拥堵。为解决这个问题,孟昆玉上下班途中把附近出租车停靠点在地图上标示了出来,然后印制了名片大小的出租车停靠站示意图,在每次执法的时候向被处罚的出租车司机递上卡片。

通过各种“巧法子”,他站岗那几年,和平门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曾经在长安街上指挥交通的孟昆玉。北京市公安局供图

还有一次,孟昆玉在天宁寺桥附近执勤时,一名中年男子求助,孩子被烫伤急需到北京儿童医院,但路太堵过不去,希望交警帮忙。报告、请示、驾车、开道,4分钟后,孟昆玉把送孩子的车引导到了医院门前。

这件事引起了孟昆玉的思考,附近有很多医院,如果没有一条“生命绿色通道”,也许还会出现类似的事情。经过调查分析,在他的建议下,以警区管界为基础,队里建起了通往儿童医院、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保障组,急救车出发前预告、沿途交警跟踪护航,为危重病人提供了抢救时间。

2006年,一次执勤中,孟昆玉接到求助电话,一名心脏病突发的患者,需要警车开道送到阜外医院。这件事后,孟昆玉想到,心脏病突发的情况并不罕见,如果自己随身携带了“速效救心丸”,是不是就可以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于是,自那以后,这小药丸就被他装进了衣兜。

没过多久,药果然派上了用场。

一辆公交车在马路中间突然停车,正在执勤的孟昆玉和同事赶紧过去询问,发现一位中年妇女躺在地上,说心脏不好受,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孟昆玉从兜里拿出救心丸给她服下,最终化险为夷。同事后来问他,“你是不是自己有心脏病,怎么身上还带着这种药呢?”他嘿嘿一乐,“救急”。

在现场

2014年,孟昆玉调到了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任中队长,正式开始走上基层领导岗位。五中队管辖范围包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及长安街,重大国事以及外事活动特别多。为此,孟昆玉带领中队民警徒步测算长安街一线距离,绘制“岗位说明书”,完善疏导措施,实现了各项重大活动交通疏导“零失误、零差错”。

一年365天,每天两次,五中队还要守护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为升降旗仪式做好交通保障,起三更、睡半夜成了他那时生活的常态。

2016年,孟昆玉被任命为西城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为做好管界区域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他组织专门力量开展24小时交叉式巡检。2019年8月,孟昆玉又成为中心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正值国庆前夕,他连续2个月吃住在单位,昔日热搜上的帅小伙,黑眼圈快要耷拉到地上。

9月29日,孟昆玉在岗位上执勤,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做准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继续发扬而且势头更猛,对此,孟昆玉有自己的诀窍,那就是“在现场”。

2021年10月,一纸调令让孟昆玉到昌平区交通支队担任支队长。接到命令的当晚,昌平区发生了一起有人员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孟昆玉马上开了70多公里车直奔现场。勘察痕迹,分析原因,交通事故虽然都是偶发意外,但每一起事故里都可以找出隐患——路况不好?画线标志不明?恶劣天气?司机误操作?孟昆玉说,所有问题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找到答案。

发现隐患是第一步,治理紧随其后,他笃定,“重大交通事故一定是可防可控的。”昌平区的交通情况复杂,有山区、有高速、有城乡接合部、有旅游景区,重大交通事故中涉及渣土车、骑摩托车不戴头盔、酒驾的居多,这里的工作可不比城区轻松。

经过调查分析,孟昆玉和同事发现,渣土车交通事故集中在闯红灯、逆行、超速、超载等违规驾驶方面,自2021年底开始,他们加大上述情况的整治力度,排查出昌平区在册的1200多辆渣土车,安装动态监督系统。针对右转亡人事故多发的特点,他们排查12处路口,施画路口指示标线,联合相关部门安装渣土车右侧补盲探头设备,避免盲区看不到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引发重大事故。

通过一年的工作,昌平区重大交通事故数量、伤亡人员数量实现双下降。“每降低一起交通事故发生率,每减少一个伤亡人员,挽救的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孟昆玉说。

今年“十一”前夕,孟昆玉又被调回到中心区交通支队担任支队长,他立即投身到国庆交通保障工作中。从一线执勤的“京城最美交警”,到交通支队的支队长,再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孟昆玉说,不管身份如何变化,“我还是那个为人民服务的交警。”

人物简介:孟昆玉,1981年10月出生,2001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支队长。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模范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刘倩 校对 吴兴发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静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二十大代表风采

新京报第十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