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十六连升”,首次迈上90分高位
新京报 记者 慕宏举 编辑 李彬彬
2022-09-08 17:45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到2021年的90.06,体现出首都市民的文明意识在不断增强、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年来,首都市民文明行为自觉程度进一步提升。测评显示,202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保持了“十六连升”的良好势头,并首次迈上90分高位。9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展示全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摄
 
首都市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新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6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进入德法共治的新阶段。按照其中“适时发布文明行为白皮书”的规定,首都文明办首次组织编写《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梳理工作,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介绍,此次《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了两年来全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开展情况。《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后,首都文明委印发《<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全市从倡导、规范和治理三个层面入手,通过一系列路径,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全面融入城市治理,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市民生活,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第二部分总结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积累的有效经验。坚持首都站位、党建引领、系统思维、共建共治。

第三部分明确了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部署,大力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年来,首都文明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市各系统各单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文明行为意识不断增强,首都市民文明行为自觉程度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刚在会上表示,纵观17年的连续测评结果,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到2021年的90.06,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保持了“十六连升”态势,体现出首都市民的文明意识在不断增强、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
 
深入宣传,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如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把贯彻落实该条例作为首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李如刚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首都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分类周四减量日”“垃圾文明一日游”等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社区宣传栏、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宣传解读《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同时,紧抓“垃圾分类”,各区、街(乡)、社区(村)组织“两委一站”、楼门长等20余万人,入户回访714.2万户,广泛发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据市统计局2022年4月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1%,参与率稳定在98%以上,92.2%的被访者对本市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与2020年1月相比,提高34.8个百分点。
 
李如刚表示,近期,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门前责任区管理的工作方案》,使门前三包责任范围从原来的“地面”单一“维度”,扩展到“三维度”,即地面、立面和空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结合工作实际,对《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提升“门前三包”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自《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以来,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共治理小广告点位2.96余万个,立案1.55余万起,教育违法相对人1.63余万人次。采取卫星遥感、电子运单、在线监控等方式,加强对垃圾消纳的全过程监管,立案查处随意倾倒生活垃圾违法行为7481起。
 
“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轮次‘城管执法精准进社区’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小区(村)4.52万个次,检查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32.76万家次,立案查处生活垃圾类违法行为4.11万起,保障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实施。”李如刚说。

依法文明养犬,共创文明交通
 
发布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潘绪宏围绕《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重点介绍了交通与养犬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北京警方深入开展“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将“礼让斑马线”行动列入全市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以全市首批选取的118个路口作为创建重点,坚持“一口一策”,纳入行业、属地管理考核,先后增补“礼让行人”地面标识1120组、交通标志632面,优化交通流线410处,设置机动车右转必停路口71处,进一步夯实文明交通的硬件基础。同时,着力推动不文明交通行为标本兼治,坚持“查、纠、罚、宣”并举,新建升级1154套抓拍科技设备,以“他律”促“自律”,共创文明交通、保障安全出行。截至目前,全市路口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1%和25.4%。
 
另一方面,北京警方依托市区两级养犬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坚持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全力打造“北京文明养犬人”宣传品牌,在重点社区广泛开展“依法文明养犬,共建和谐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倡导依法文明科学养犬。特别是采取便民措施,助力市民朋友文明养犬,将疫情期间养犬年检时间由两个月延长为八个月,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同步升级改造养犬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快捷办证,运行以来办理相关业务14.8万余件。对无证养犬、不拴犬链遛犬、违法携犬进入公共场所等违法行为,北京警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其间,共处罚各类违法养犬行为2.68万起。
 
此外,潘绪宏表示,北京警方高度重视广大市民对不文明行为的投诉举报,积极配合市属有关职能部门依规依法予以查处,切实做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助力文明旅游,推进护校安园,推动文明就医,紧盯非法倾倒垃圾违法犯罪,破获非法倾倒垃圾刑事案件66起,打掉垃圾黑中转站、黑填埋场48处,与广大市民一起共建美丽北京。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校对 吴兴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