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 熊丽欣 实习生 丛之翔)近日,一份题为《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稳增长有关工作的通知》引发网友关注。该通知提到,广西巴马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巴马农商行”)拟对全县干部职工进行整体授信。7月31日,县政府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该情况属实。有经济专家则认为,此举涉嫌违规授信。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该通知称,整体授信的目的是鼓励当地干部职工积极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平稳运行。其中,处级干部授信额度120万元,科级干部授信额度70万元,普通科员(职工)授信额度50万元。授信期限5年。授信有效期内,客户可使用手机银行随时用款,根据用款情况产生利息。
7月31日下午1时许,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网传通知属实,主要是为了鼓励职工消费。至于授信为何面向全县政府干部职工,他表示,“我们全县都在授信,不止是针对(政府职工),人民群众都能(获得)授信。”
此外,对于网传通知中不同行政级别授信额度不同的规定,他表示,“授信额度及期限由银行规定,干部职工是否需要授信也是由个人意愿决定。”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的通知。 图片源自网络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巴马农商行营业部获悉,该情况属实,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可前往线下网点或通过手机银行在线办理,至于这种面向政府单位在职在编人员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巴马农商行方面并未透露。
就巴马农商行为自治县干部职工授信之事,8月1日下午,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经济学家宋清辉。他表示,该行为可能涉嫌违规授信、扰乱金融市场经营秩序。“银行授信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严格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等,否则可能造成过度授信等一系列问题,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宋清辉说。
宋清辉还表示,促进消费应从扩大就业并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做起,而非“授信”,此举不但不能促进当地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有可能不合理地推升被授信人的杠杆水平,“也可以理解为资产负债率,通俗来讲就是如果某位被授信人本来就负债累累,再给他授信,他根本没钱可还。”
巴马瑶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市。8月1日下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池监管分局一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此事正在调查中,相关情况暂不方便透露。
编辑 彭冲 校对 王心 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