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北京迎来强降雨,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当前北京已进入主汛期,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预计今年夏季北京地区降水量为450-530毫米,比常年同期(374.9毫米)偏多二至四成。降雨的来临考验着城市的排涝能力,如何保障城市不“看海”?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
梁毅介绍,今年汛期,北京排水集团坚持“底线”思维,在下凹桥区实现布控全覆盖,如遇降雨,防汛人员将提前到位,通过值守、巡查,确保桥区安全。
7月27日,通州区杨庄路,排水集团大型设备就位,准备应对地势低洼路段的积水。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主汛期降雨特点今年出现较早
新京报:北京进入主汛期之前下过几场大雨。从目前来看,今年汛期有什么特点?对防汛有何影响?
梁毅: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汛期降雨具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分布不均、局地降雨较大。同时,今年降雨尤其是6月初的几场降雨伴有大风、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这给防汛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此外,我们一般说北京的主汛期是“七下八上”,也就是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但是今年在6月1日北京上汛后,降雨已经有主汛期的特点,比如说雨比较急、分布不均。这种降雨从气象预报角度来说,要将其准确地预报出来,难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今年汛期雨水多,且分布不均、预报难度大,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每个点位都有预案 下凹桥区布控全覆盖
新京报:针对汛期的这些特点,做了哪些预案或者准备?
梁毅:每年汛前我们会针对风险点和易积水点制定预案。风险点主要包括下凹桥区,因为其位置比较低,所以一旦发生积水,积水的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易积水点的主要问题是排涝能力偏弱,从而导致积水。在汛期前,我们要对这些问题逐一梳理,每一个点位都要制定相应的防汛抢险预案,包括积水后怎么抽水、怎么排水等。
同时,还要结合北京排水集团的所有防汛抢险单元制定布控方案。我们把防汛抢险单元分成两类,一类是严防死守型,如果天气预报说有雨,那么防汛抢险单元就要提前到点位待命。这些点位都是易积水点,一旦出现积水,可以立即启动抽排。还有一类主要是负责某个区域的巡查,发现积水立即处置。这种点面结合的布控方案,可以根据降雨预报,触发不同的抢险单元。
针对今年降雨的特点,我们在汛前强调,北京排水集团负责的下凹桥区要实现布控全覆盖,另外,有针对性地把防汛抢险单元安排到排涝能力比较薄弱或容易出现风险的点位。
新京报:每年汛期都有几次强降雨,可能会造成部分路面积水。针对强降雨或极端降雨,做了哪些准备?
梁毅:针对极端天气我们同样制定了预案。在降雨雨强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守桥,避免发生意外。今年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只要下凹桥区高差超过1.5米,防汛抢险单元都要到位,也就是说,所有这样的桥区都有人在值守。
7月3日,北京排水集团工作人员在赵公口桥进行排水作业。北京排水集团供图
合理使用抽排设备实现“一桥一策”
新京报:北京排水集团提出了下凹桥区“一桥一策”的汛期预案,能不能举例说明,“一桥一策”如何实现?
梁毅:我们根据桥区的现场情况会制定一个抢险单元或一个泵车的抽水方案,以及多个抢险单元抽水的方案。以前我们考虑的是,这个桥区放一个泵车是不是就可以把积水排走,同时设计好排水路线。现在我们考虑的是,这个桥区最多能放多少个抢险单元,设计多条排水出路,确保最短时间排除积水。
另外,支援车辆到达点位的路线也要经过详细考察。这是因为抢险车辆一般比较高,如果遇到限高,车辆将无法通行。所以在汛期来临前,我们都要为大型抢险单元制定两条以上的行驶路线。
由于每个桥区情况不同,我们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抢险方案。以北京西站隧道为例,其北侧的莲石东路如出现积水,我们将启用折臂泵车。这种泵车的特点是出水管道为钢管,有七八米长,可以将水直接抽排到桥上方,以确保水不再进入桥区。而如果在这里使用“龙吸水”,其出水管道为软管,不能直接把水排到桥上,只能沿着坡道往上铺设出水管道。但由于坡道较长,管道铺设长度超过100米。所以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这一桥区用折臂泵车排水效率最高。
假如是普通桥区,复兴门桥或者建国门桥出现积水,我们会使用功率较大的泵。这种泵的特点是流量大、泵的尺寸小、重量轻,靠人工就能搬运,便于携带,以此达到快速抽水的目的。
再比如,育知东路曾多次出现积水,所以我们会在这一路段的雨水箅子下面放置一台泵。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如果出现强降雨,我们可以提前启泵、提前抽水,缩短积水的时间。
7月3日,通州区滨河中路铁路桥下,北京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组装2000型凸轮泵的六进六出管道,应对雨情。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持续改造泵站提升抽排能力
新京报:近年来,北京排水集团总共完成了多少积水点治理?
梁毅:总体上来说,积水点治理分两批进行,分别是2012年“7·21”暴雨后和2016年“7·20”暴雨后。2012年后,我们集中对北京排水集团权属的75个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抽排水量由原来的38万立方米/小时提升到72.3万立方米/小时,同时还增加了21万立方米的调蓄能力,泵站基本达到10年重现期标准。2016年后,我们开展了汛后工程,完成了上清桥、丰葆路、翠微路等18个积水点治理。
今年,我们启动科丰桥的积水点治理,开工建设雨水方沟,增加雨水排放能力,工程正在进行中。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