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古罗马文明展在国博开展,503件文物讲述“意大利之源”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白爽
2022-07-11 14:39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0月9日。展览包含意大利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其中部分文物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


公元124年的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介绍,展览分为11个主题单元。前4个单元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罗马统一前意大利文化的“马赛克现象”,之后6个单元按照时间线展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扩张期间,特别是从布匿战争(公元前264-146年)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发生重大历史变革后,成为一个地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最后一个单元是专门为中国观众组织的古罗马货币,见证了罗马历史的转折。


展览现场,精美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也可以一窥贵族的生活情境;不同铭文的石碑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不同信仰的差别和特性。


公元前3世纪“双勇士之墓”随葬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国家博物馆国际与艺术展览总监、展览中方策展人潘晴介绍,选题的宏大性是此次展览的一个特点,共包含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它不仅展现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样性,也彰显了奥古斯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

 

据悉,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后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筹备过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尝试了视频点交。“视频点交是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助视频会议的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的文物摆放到展台上,并进行加固。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全部通过线上沟通,充分表现了意大利文博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水准的信任。”潘晴说。


公元2世纪的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她表示,由于意大利与中国有6小时的时差,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配合意大利方,每天下午3点至半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为期8天。文保院的修复人员在点交中及时发现了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一些破损和脱落,并积极找到了解决方案。

 

此外,本次展览中,国家博物馆首次以三种文字呈现展览内容。记者看到,现场文字以中、意、英三种语言展示。展览中还有若干件考古发现和艺术巨作,此前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过,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所属博物馆。

 

此次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北4展厅展出,普通成人门票周二至周五60元/人,周末80元/人,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及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残障人士等凭有效证件,享受免费参观。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荷兰:荷浦珠还,迢迢万里的东方旧忆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速记员》以笔为剑破困局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7-13日文艺资讯丨话剧《林则徐》讲述不朽传奇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乐与戏剧的碰撞
娱乐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英国“大旅行”:知识之路与民族禀赋
新京号
挑花眼?北大新学期开设通识核心课推荐
新京号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