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6月18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标本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楼一层的临时展厅开展。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植物科学画与植物标本、动物科学画与动物标本两个部分。其中,植物科学画包含画作103幅,其中26幅为原件。“这些原件来自天津北疆博物院,创作于100多年前,已经属于文物级别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说。
观众在馆内观看“科学与艺术——科学画与标本展”。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科学画诞生于17世纪初,当时荷兰的一位画家在旅居南美洲的时候,画了一些当地的昆虫、植物,带回欧洲之后引起了轰动,此后科学画就逐渐普及起来。”她表示,这也与18世纪博物学的兴起有关,随着人类开始大量地发现和记录自然界的动植物,科学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展出的植物科学画。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植物科学画是一种用画笔描绘真实植物的形态、颜色和细节的绘画形式,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一方面,植物科学画要描摹物种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一幅科学画往往要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重要结构特征全部体现出来,这也是与艺术作品的不同之处。”苗雨雁说。
展览展出的白冠长尾雉标本,此种鸟类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8幅动物科学画,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展览部绘制,并配以相应的科学知识介绍等。
展览展出的植物标本。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知识,了解植物考察与收藏背后的故事和科学精神,同时还可以欣赏科学之真,从不同角度感受自然之美,接受艺术熏陶。”苗雨雁说。
据悉,该展览为收费展览,展期为2022年6月18日至2022年9月18日。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