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水平开放实践“两区”担当:百余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落地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李木易 编辑 陈静
2022-06-15 21:44
据统计,“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CBD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新认定1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有8家落户CBD。

作为北京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发力点、重头戏,“两区”建设推动北京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更高质量发展。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两区”建设启动一年多以来,北京主动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推出上百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110多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落地,形成了10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实现了“两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两区”指的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北京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表示,北京的“两区”建设有两个特点:北京是全国目前为止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跨了两个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的区域,除了享受北京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之外,在大兴国际机场还有十平方公里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区域。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释放政策红利

 

今年4月份,由北京CBD管委会联合北京朝阳海关打造的全市首个“B&R·RCEP创新服务中心”在北京CBD招商服务中心挂牌。该中心将为重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项服务,让企业享受到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红利。创新服务中心一方面为“走出去”的企业拓展海外合作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走进来”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支持。

 

6月14日,记者走进北京CBD招商服务中心,醒目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国家的关税信息。以RCEP协定/日本到中国进口84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等产品为例,RCEP协定享受0利率,普通税率11%,最惠国税率6%。企业通过这个“RCEP经贸规则一点通”,可以快速选择最优的税率。

 

全市首个“B&R·RCEP创新服务中心”在北京CBD招商服务中心挂牌,该中心将为重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项“管家式”服务。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今年1月1日,RCEP在东盟六国及中国、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四国正式生效。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将极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RCEP协定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叫原产地累积规则。这个规则说起来简单:在确定受惠国产品原产地资格时,把若干个或所有受惠国(地区)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在这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内生产、加工产品时所得的增值,可以视为受惠国的本国成分加以累计。但该规则实施起来是一套复杂的机制,目前从一些外贸企业和相关部门反映来看,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充分认识好、利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优化我们的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加剧以后,抓住机遇,最终让规则为我们所用”。

 

北京商务中心区国际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丽文介绍,今年5月份,招商服务中心专门为企业提供了多场线上培训,还提供原产地证明免费打印、海关AEO高级认证等,帮助企业去了解RCEP规则,提供更有力的通关便利。

 

就拿税率举例,RCEP框架下有十个国家,产品的种类很多,每一个产品项下又有很多细分的编码。每一个编码项下的产品税率都不一样。企业如果自己查询,费时费力,成本比较高。中心开发了“RCEP经贸一点通”系统,企业可以直接方便地查询。“选择相应的国家和商品后,点击查询,RCEP协定税率、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等不同类型的税率就同时出现在屏幕上。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小的成本。”

 

除了网页端,系统还支持移动端操作。据了解,该系统上线后,北京海关又对其进行了升级,可以在系统上实现模糊查询,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单一窗口”公众号上线,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使企业充分享受关税优惠政策红利。

 

据统计,“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CBD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新认定1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有8家落户CBD。

 

营造“类海外”环境,推进国际合作

 

刘梅英介绍,北京“两区”建设按照“产业+区域+要素”的推进框架,聚焦4大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金融)的全链条开放,推动2个关键要素(国际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环节改革,抓实2类典型园区的“类海外”环境打造。

 

2类典型园区中,一类是加快推动中日产业园、中德产业园发展,营造“类海外”环境,利用好“两区”先行先试的机制,服务解决园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着力吸引一批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落地园区发展。

 

在位于顺义区的北京中德产业园,记者目睹了“未来工厂”车间的情景。机器人在“微缩版车间”忙碌工作,当系统发出指令后,小巧的搬运机器人便自动跑到“亭子”形状的智能工站下方,将其抬出生产线,然后再将旁边的智能工站平移进来,组合成新的生产线。这种工厂生产线,被称为“类乐高模式生产线”。

 

3月17日,北京顺义中德产业园北区,德国威乐水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介绍该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应用。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以前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更换不同的生产线,今后通过这种智能化生产线,可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总经理林丽华介绍,这里是德国博世集团筹建的国际化创新中心,拥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场景试验中心等功能,目前已经帮助一些北京企业实现了工厂的智能化升级。

 

北京中德产业园是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的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园区,结合北京市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围绕基础设施承载、城市更新治理、“类海外”服务配套、空间资源供给等领域,形成产业园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总投资约67亿元的44个重点配套项目。园区内公交联络线实现贯通,完成标识与景观提升工程,增设双语指示牌、道旗、口袋公园等,形成统一、鲜明的德式氛围。同时,与麦德龙超市、德国医谷、慕尼黑皇家啤酒、德岚西餐厅、德馨咖啡等开展合作,完善国际化商业配套。

 

园区成立中德产业园管委会,通过内部选拔和全球选聘模式,选派20余名掌握外语、了解产业的国际化人才,组建了“一中一外”运营管理团队,设立海外办事处,每个办事处安排5名专业人员开展海外宣介、项目对接等。同时,组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70余家中德知名企业参与,102位中德合作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任委员。

 

3月17日,北京顺义,中德产业园内设有入驻德国企业的历史展示墙。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据了解,海外办事处已在德国主要城市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活动45场,上门走访《德国知名及隐形冠军企业招商名录》单位,产业园在德影响力不断提升;举办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中德汽车产业链CEO峰会等活动,在慕尼黑车展、弗劳恩霍夫国际创新论坛、汉诺威工业展等国际平台开展专题推介;去年12月23日,国家相关部委和市、区三级联动举办开园仪式,100余家海内外媒体进行报道,德国柏林州、勃兰登堡州等表达合作意愿。

 

截至目前,累计落地项目34个,包括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莱茵科斯特中国区总部、安联保险资管公司、恩格拜生态循环研发总部等。目前首期承载空间4万平方米的中德大厦入驻重点项目22个,入驻面积率达95%(办公人员200人),集聚德籍高管及工程师30人,二期20万平方米加快装修改造,作为下一步承载空间。在谈储备项目67个,重点包括大众CARIAD、道依茨中道研究院、顾恩等离子等。筹划中德集市、慕尼黑和燕京啤酒节、世界杯之夜等系列活动,强化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等现有品牌,打造具有IP价值的标志性对德交流活动,塑造有活力的园区“打卡地”。

 

“保税”政策加持,让文物贸易不再被“卡脖子”

 

刘梅英所说的2类典型园区的另一类,则是综合保税区。

 

去年10月,一场总价值近50亿元的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在北京天竺综保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幕,这次展览汇集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件展品,多家境外博物馆和个人藏家携珍藏参展。综保区内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文物艺术品展览展示,在全国尚属首次。

 

境外文物的大规模展出,得益于综保区的“保税”政策——海外藏品在综保区展览展示,不用再缴纳大量税费和保证金,从而大大降低了展出的成本。

 

北京天竺综保区对文化保税的探索已经持续了7年。目前,天竺综保区保税艺术品进口规模在全国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文物进口数量则占到全国的一半,北京正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口岸。

 

近年来,民间藏家到海外搜罗文物的热情高涨,但他们买下的文物不能很快“回家”。税费,是最大的“门槛”。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介绍,目前正在通过基地的文物商店,利用“两区”建设政策以及综保区政策,促进海外文物回流。

 

去年9月份,基地做了一场海外回流文物的拍卖,来自中国台湾的一批文物、艺术品共计两百六十多件100%成交。陈刚介绍,海外文物、艺术品进入中国境内,按照相关政策,入境时要缴纳1%的关税,以及13%的进口增值税,如果只是展览展示,则需要交14.13%的保证金。“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有了“两区”和综保区的相关政策,海外回流文物、海外艺术品能以保税的形式在这里展出,成本大幅降低。像去年9月份的海外回流文物拍卖,所有艺术品进入保税区,在完成正常交易之前,不用完税。

 

2018年3月,国家四部门联合认定北京天竺综保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同年,北京市商务委(后改为北京市商务局)、市文物局、北京海关、顺义区政府等9部门联合发文,明确12条措施支持天竺综保区发展文化贸易,包括开展“区内存储、区外展拍”业务,降低企业出区担保费用,便利文化艺术品进出境、文物鉴定所入区就地审核等。

 

文物鉴定所入区就地审核机制,解决了以往文物鉴定存在的“管辖权”问题。

 

与普通商品不同,文物在拍卖前,需要鉴定其价值,或者说真伪。文物鉴定所负责文物鉴定,只能在北京市域范围内进行。而综保区的另一个概念叫“境内关外”,虽然仍是在国土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区域,但进出的货物就相当于进口和出口。因此,从正常的法律规定上讲,文物鉴定所不能入区进行鉴定。而保税区的文物或艺术品走出保税区,则需要海关押保,海关要对其进行价值的核定,企业就得提交文物鉴定所出具的相关证明。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文物鉴定所入区就地审核机制,使文物鉴定所能在综保区内设定一个点,文物也就可以就地完成鉴定审核。

 

博乐徳艺术中心的全新展览将于6月18日对外开放,“替身与寄生”群展汇集海内外共10名艺术家新近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等作品。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目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内,丰富多样的文化展览已准备就绪。其中,博乐徳艺术中心的全新展览将于6月18日对外开放,“替身与寄生”群展汇集海内外共10名艺术家新近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等作品;“面颊上的舌头”群展集合多重艺术表达手法,展示艺术家将无形的内在对话转化成具体形式的独特实践。

 

博乐德艺术中心负责人邓小红介绍,可以说是在“两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博乐德艺术中心应运而生,“两区”建设对国际文化贸易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借用保税的优势,我们在这里成立了当代艺术空间,艺术空间有两栋楼,共计两万多平方米,包括画廊、保税仓储、国际古玩、保税国际运输、保税国际策展等。等于我们把国际艺术品前产业链完整串连起来了。”邓小红说,以前这个产业比较分散,或是拍卖,或是金融服务、国际运输、国际仓储。“国际艺术品前产业链”还是一个新概念,放眼全球也是比较创新和先进的。“无论是买或者卖,在这个区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是‘请进来’或是‘走出去’,我们都能提供完善的、全链条的服务。”

 

也是因为有了国际艺术品保税的政策,近年来,一些以往从未到过中国的国际顶尖艺术家纷至沓来。去年首次有来自13个国家的14家画廊,集体到中国参展;曾为众多国际著名艺术家举办过个人首展的桑塔画廊,以前从未进入过亚洲,今年7月也将来到博乐德艺术中心举办首展。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李木易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我们这五年·迎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相关推荐
石景山区召开区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交流研讨会
新京号
海淀去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北京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贺信、重要回信精神
新京号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贺信、重要回信精神
北京
2025投资亦庄高质量发展主题推介会在服贸会成功举办
北京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贺信、重要回信精神
新京号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精神
新京号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精神
新京号
“北京机会”释放千亿级吸引力,140个优质项目全球寻伙伴
北京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精神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