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零材料,免填报 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2022-06-13 18:11
截至目前,海淀区住所标准化平台已累计纳入房产运营机构(产权方)354个,共覆盖经营性住所1291处,已有近百户企业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取得了营业执照。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企业开办无需提交或上传住所相关材料,通过智慧引导、自主点选、智能匹配即可完成登记。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这一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后,市场主体登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程“零材料”。


“现在只需要点几个选项就能验证房产,连房产证照片什么的都不用上传了。我现在用的这个房子光房产证就有十几页,疫情期间找房主复印签字盖章等让我很头疼。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智能填报,这些手续都省了,既安全又便捷。”作为改革措施的首位体验者,北京乾坤日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申办人吴先生很感慨。


据悉,住所标准化登记是今年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海淀区政务服务局、市规自委海淀分局,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房产登记信息的自动校验和智能匹配。


住所标准化登记还创新建立了住所负面清单管理和登记信息双告知工作机制,保障了不动产信息和产权所有人意愿的“双真实”,可有效遏制虚假住所登记问题,提升了共享共治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建立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有效整合了区域住所资源,通过标准化地址统一公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资源透明度,便于市场主体和群众了解选择,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降低办事成本。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住所标准化登记平台正式上线后,吸引了多户企业“尝鲜”试用。截至目前,海淀区住所标准化平台已累计纳入房产运营机构(产权方)354个,共覆盖经营性住所1291处,已有近百户企业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取得了营业执照。


同时,海淀区还通过全面落实“一照多址”改革、优化连锁企业集中统一登记流程、深入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效能、优化企业银行线上开户服务、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和全面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等多项改革举措,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1-5月,海淀区新设企业达1.46万户,同比增长82.63%。新设科技型企业八千余户,同比增长75.54%,存量达12.92万户。海淀区科技企业增量、存量及占比均稳居全市第一。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喜报!营商环境改革最佳创新案例,市市场监管局获奖最多!
新京号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5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 多措施助力经营主体发展
新京号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北京
乘数而行 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助力“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再优化
新京号
借助AI大模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将推智能问答等服务
北京
北京这一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展现新作为,顺义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平原新城
新京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