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已对87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完成验收
新京报 记者 展圣洁 浦峰 编辑 刘梦婕
2022-06-10 15:59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今天(6月10日),为庆祝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182家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观众在看皮影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介绍。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记者看到,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展示着各领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字、照片及文字介绍,同时播放着非遗传承人的纪录片。


观众在看播放的非遗传承人纪录片。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全面、系统性抢救记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忆和技艺的工作正在展开。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正式启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遗保护中心实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承担规范指南撰写、咨询培训和成果验收等工作。


“一方面,我们对所有关于该传承人和传承人所承载项目的已有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专题资源并永久保存,另一方面就是开展记录。”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说。


他介绍,记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问。“不仅是对他本人,也对他身边的同行、亲朋好友进行访问。我们试图通过这些人的口述,建构一个传承人完整的人生经历脉络,包含他的非遗实践、如何进行学习和研究等。”


“我们还要对传承人所传承的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完整实践记录。”田苗说,“如果他是一位手工技艺传承人,我们就要拍摄他进行手工技艺操作的完整过程,从原料工具到最终成形,把他的代表作品拍下来。”


田苗表示,最难的是类似民俗仪式的传承人记录。“我们要从整个民俗仪式的源头开始,拍摄传承人在民俗仪式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对传承教学的特色方法和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口述史、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相结合,尽可能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上的技能和成果记录下来。”


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已对1800多位传承人开展记录,872位传承人的记录成果已完成验收。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对1800多位传承人开展记录,872位传承人的记录成果已完成验收。田苗表示,这项工作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随着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申报和评选工作的开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名录还会增加,这些新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们也要去记录。”


“另一方面,还有省级、地市级、县级的非遗代表传承人,他们身上承载的文化技能和信息也同样重要,需要保护。”田苗说。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展圣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故乡烟火经济|吹个糖人点盏走马灯,开封非遗“集结”穿越古今
财经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120+摊主集合完毕!2025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图书摊主介绍
文化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这个国庆假期,沿着中轴线看新展、打卡博物馆
北京
北京文化守护人|张莹:画里寻花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