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今后查验核酸会成为常态吗?关于核酸检测的10个问题,一文速览
新京报 编辑 马浩歌
2022-06-09 17:22

6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介绍,近日,全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个别边境口岸城市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低风险地区是否有必要保持频繁的核酸检测?大规模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是否有必要?关于核酸检测的10个问题,一起来看>>>


图片来自@健康中国


问题一

北京为何将公共场所核酸证明时间调为72小时内?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近日北京市本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为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迅速有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北京市近期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北京市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在3天左右,72小时内检测可以有效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更多阅读>>>


问题二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

是否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目前,国内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是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问题三

大规模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是否有必要?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措施,在成功处置聚集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导致隐匿传播,因此核酸检测的作用更加凸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早更快控制住疫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人群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灵敏性,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地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暴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15分钟核酸“采样圈”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大城市。是否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不能“一刀切”更多阅读>>>


问题四

核酸检测的灵敏性是否受到病毒变异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关于核酸检测,它是一个成熟的、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核酸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在方法学上面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说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等同于病原体培养的结果,成为诊断的“金标准”。不光是我们做新冠的病毒,像常见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艾滋病毒,都是可以通过核酸检测方法来做诊断,同时做治疗的监测。


关于病毒的变异,李金明说:“我们做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用的核酸检测试剂针对新冠的双靶或者三靶基因,病毒变异在两到三个靶基因同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病毒变异对核酸检测的检出能力没有什么影响。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及全国各地疫情时的实际应用来看,目前我们的核酸检测都能够有效检出,也证明了这一点。”


问题五

核酸检测阳性是否意味着环境有传染性?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样本中一定有活病毒,如果鉴定是否有活病毒,一定要做细胞病毒分离,或者是敏感的小鼠进行病毒分离,来确定是否有活病毒。因为无论是死病毒还是活病毒在环境样本中,或者说咱们现在打的灭活新冠疫苗,它都含有核酸,做核酸检测都可以检出阳性,所以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它有活病毒,要综合研判。


问题六

如何解决核酸检测队伍长、结果出具慢的问题


一些地方核酸检测点的队伍过长,有的核酸检测点却没有人检测。有的核酸检测结果出具比较慢,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解决核酸检测队伍长、结果出具慢的问题,更好地提高核酸检测的便民性?


对此,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为了不断优化核酸检测的服务,特别是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核酸检测,我们主要采取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地设置核酸检测点采样点要进行网格化的布局,指导地方根据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分布、地缘交通等因素来科学地规划采样点的布局。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以社区采样为主,在人群活动密度比较高的地方,而且又不易发生拥堵的地方设立采样点,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固定采样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移动的采样点,这样有利于为公众提供便利的采样服务。


第二,要及时公布采样点的信息,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还有公共服务的小程序等多种形式,要向社会公众,及时地公布采样点,以便于公众选择就近的点进行核酸采样。此外,我们还指导地方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并及时地更新,来方便群众查询和就近采样。


第三,要弹性安排采样的时间,并及时更新,来方便老百姓根据不同的人员需要,比如说像上班、上学的人群,就可以在早晨和下班以后傍晚的时间安排采样,主要就是根据群众的时间需要来弹性地安排采样时间。


第四,要及时反馈和更新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以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同步到健康码等平台,让公众能够尽快地查询到自己的检测结果。


问题七

核酸检测存在一定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出现假阴性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采样时间问题。患者感染早期采样,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浓度尚未达到检出核酸的最低量;或者是患者感染时间过长,感染超过10天或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感染者,进入了恢复期,自身已产生抗体,核酸检测为阳性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是质量控制问题。采样不到位未能采集到合格样本;样本采集后运送至实验室之前保存不当;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试剂仪器不配套、操作错误、室内质控不到位等。


三是数据造假等故意违法违规问题。第三方检测机构夸大检测能力,超能力揽收样本,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进而采取数据造假谎报结果,或通过实验室内再次混合检测样本以减少检测量,导致结果失真。


李金明表示,关于假阳性,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技术操作不当造成污染而导致:一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筛查时样本量大、停人不停机,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不到位,同时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完全密闭,导致出现假阳性。二是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发生交叉污染,如阳性样本或阳性质控品污染了本来为阴性的样本。此外,还有个别实验室未按照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报告结果,将“灰区”可疑阳性按照初检阳性结果上报,但经过复核却为阴性,造成假阳性。


问题八

核酸检测采样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条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对于人员的要求,按照现在的规定,核酸采样人员首先应该具备卫生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这里不仅仅是医生护士,也包括药师、医技等各类人员。其次,要经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在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当中,要按照我们已经制定的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这个工作手册当中,提出要对采样的人员要求,包括一些相关规范,都有明确规定。包括采样部位如何操作等等,这些都应当按照规范来进行。通过开展采样人员的培训,使得采样人员不仅仅能够熟练掌握鼻咽、口咽拭子的采样方法,还要落实好个人防护和生物安全的要求,来保证采样的质量。


此外,北京市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采样能力,于5月24日公开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志愿者的招募条件为退休医务人员、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以及学校校医等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为了确保志愿者采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北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委托行业协会制订了志愿者培训课件、教学视频、理论知识考核题库和实操考核打分表和打分标准。


二是开展了分类培训,志愿者的培训采取的是市区两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行业协会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各区的师资力量以及全市的志愿者分层分类进行培训。


三是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对完成培训的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合格后正式成为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并编入北京市核酸采样应急储备人员库。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资质审核的有1.7万余人,培训合格的有3028人,已经上岗的是786人


问题九

如何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



卫生健康部门对核酸检测机构飞行检查如何展开?北京市卫健委答新京报记者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关于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北京市始终把核酸检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北京市卫健委加强了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做了几部分的工作:


第一,把好准入关,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核酸检测机构进行准入管理,对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初审合格的检测机构,市级均组织生物安全、检验质控专家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准予开展核酸检测。


第二,建立常态化质控管理机制,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市临床检验中心,每月均组织面向全市所有核酸检测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发放盲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停止开展检测工作,整改合格后方可复检。


第三,根据国家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卫健委还建立了第三方核酸检查机构月审核制度,由各区组织专家,每月对辖区全部第三方实验室在依法执业、核酸检测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审核,对合格机构名单进行公示。


同时,通过组织飞行检查、质量抽查等形式加强机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严把核酸检测质量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还组织专家力量编制了实验室检查操作细目表用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问题十

患者连续多次阴性、之后出现阳性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患者连续多次阴性、之后出现阳性的情况是有的,但并不普遍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患者在被采样时确实没有感染病毒,在后来某一时间点被感染,从而检出阳性;二是患者在被采样时正处于潜伏期,检测结果呈现阴性,发病后检出阳性;三是患者在被采样时病毒载量较低,在病毒载量增加时即会检出阳性。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李立军

热门评论
klam73
7天前
现在核酸检测点结束的时间都很早,早上出门上班晚上回家就已经结束了。希望时间安排上能灵活一些。
放学别跑
7天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这是最关键的,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身边的人。
白小鹿
7天前
想当一名核酸检测人员,可惜学的不是卫生相关专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