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二环护城河中的“4×生命接力”
2022-06-05 23:00

订阅

“当时如果不下水救人,我肯定会后悔。”
异样的拍水声从护城河中传来,“噗通”“噗通”,一场特殊的接力救援随即展开。
“水性不好”的范盛源,第一个跳下了水。他潜入河中,及时打捞落水者。而在他体力难以为继之时,恰好路过的铁人三项爱好者张冬良、消防员董文堂和“北漂”打工人于宝和,也不约而同从河岸两侧奔赴而来,续上了这股托举生命的力量。

▲张冬良、董文堂、于宝和三人合力将落水者送至北岸。受访者供图
“水性其实不好”
6月1日,北京。太阳即将落入西山,南二环的护城河步道旁,几根鱼竿闲闲地架在栏杆上,遛弯的人或是望着河面出神,或是慢悠悠地踱着步子。
晚上7点,因公在京的范盛源也汇在人流里,再遛几分钟,他就准备回酒店休息。突然,一阵异常的拍水声撞进耳朵,循声望去,他看到离护城河南岸6米左右的位置,一只手在水面上急速拍打,水下不时挣出半个身影,刚露头又沉下去。
“有人溺水了!”范盛源心头一紧。
在跳水救人前,他犹豫了几秒——虽然自己会游泳,但已经有几年没碰过水了,而且“水性不好,耐力很差”,常常游个几十米就会喘不上气。然而,看周围迟迟没人下水,范盛源急了。
他把手机放在岸上,脱了鞋。看到北岸河道墙壁上挂着救生圈,便一把扯过往河中抛去。“扑通”一声,伴着双臂的规律划摆,所有顾虑被扑面的水流裹挟而去。
游到一半,范盛源看到落水者的手消失了。他加速向前游去,岸上的群众也焦急起来,不断给他指点落水者沉下去的位置。
确定大致点位后,范盛源憋足一口气,双手拨开水面,潜入水下。事后他回忆,当时视野距离很短,安静的湖底,只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十几秒后,他成功摸索到一条像是手臂的物体,抓紧,向上猛抬,落水者再次浮上水面。

▲范盛源正在援救落水者。受访者供图
范盛源想把救生圈套在落水者身上,奈何在水的浮力下难以完成,他转而想将救生圈塞到对方背后,但落水者体重过大,救生圈难以支撑。不得已,他只能一手划水,一手搂着落水者,艰难地游到了南岸边。
然而如何上岸又成了一个问题:垂直的水泥岸太高,他们二人根本上不去。不仅如此,周围甚至没有可供抓握或支撑的东西。
“完全游不动了。”范盛源奋力拽着落水者,一边踩水一边努力平衡身体。他感到自己的体力在急速流失,气息也愈发不均匀,看着岸上急得团团转的群众,他在心里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坚持,再坚持几分钟,就几分钟。”
一场默契接力
在范盛源勉力支撑之时,希望正在向他靠近。
当晚,铁人三项爱好者张冬良像往常一样,正在日常训练。跑到护城河南段时,他发现一群人聚在河边,顺着大家的目光看去,他看到河里有一个人套着救生圈,紧紧拉着另一个人。
“这儿怎么了?”他停下脚步。有人告诉他,“有人溺水了,还有个人在救他呢。”张冬良定睛观望,感到情况不太对劲——人们正尝试着把两个人拉上去,但由于河面与栏杆落差太大,根本拉不上去,而且落水者总往水里掉,救人者又要重新抓住他。
“救人者一个人肯定搞不定。”张冬良见状,马上把手机塞给身旁的大爷,“帮我看一下”,转身便翻过栏杆跳下河,向两人快速游去。

▲张冬良游向范盛源。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来自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董文堂也正在南岸步道跑步。看到前方一大群人聚集,他出于职业本能,立刻上前查看:只见正下方河道中有两个人浮在水面上,其中一人看起来已经体力不支,旁边闭眼失去意识的人也在向下沉;河对岸,一名身穿黑白相间背心的人正在快速游来。
“有人溺水了,而我干消防本来就是救人的。”董文堂想也没想就直直地跳了下去。他知道龙潭湖消防救援中队就在附近,但此时拨打119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的范盛源已经精疲力竭。恍惚中,他看到北岸的人群里跳下来一个人,朝着他快速游来,紧接着,头顶上又跳下一位身穿深蓝色服装的人。很快,他们合力将落水者和救生圈接过。终于可以放心撒手的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胳膊已经累到失去知觉。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个意识,得抓牢他(指落水者)。很庆幸后面又有两位下水救人者,他们很勇敢。”最终,南岸的围观群众迈过栏杆,一边拉着岸上的护栏,一边向他伸出手,范盛源在众人的帮助下,被拉回到岸上。
“他才是最勇敢的”
护城河里,此前让范盛源苦恼不已的垂直落差,也成了张冬良和董文堂需要面对的挑战。
他们将救生圈套在落水者身上,张冬良思量一二后建议,“咱们得给他拖到北岸去,北岸有台阶能上去。”就这样,二人一人往前拉,一人在后推,配合着将溺水者带向北岸。
此时,正在北岸散步的于宝和,恰好目睹了水面上的这场接力救援。看到两个人正往北岸推着落水者,他心想,自己会水,应该去帮帮忙。于是他脱掉上衣,把手机放在河边,跳入河中向两人游去。
这让董文堂十分感激。他还记得,落水者大概一米八的个头,体重能有90公斤,加上吸饱水的衣物重量,拉拽上岸比较困难。多亏了这个小伙子的加入,分担了很大一部分负担。
上岸后,见落水者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学过专业急救知识的张冬良和董文堂,马上分工协作,一个做心肺复苏,一个将手放入落水者口中,以便异物可以通畅排出,直至救护车赶到。

▲张冬良正在对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受访者供图
“你们真棒!”离开时,张冬良听到人群中传来这样的声音。于宝和也浑身湿透地回了家,家人问起时,他只是大剌剌地说道,有人落水自己帮了一下,“我从小是在海边长大,水性很好,看他们在水里拉着溺水者也挺费劲的,就想着下去帮一把。”
而被拉出河面的范盛源,则绕到北岸找回了鞋和手机,随后默默离开了步道。当晚回到酒店,想起自己在水里失去力气的一瞬间,他仍心有余悸。“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会更慎重一些。这次也是为救人积累了经验吧,当时如果不下水救人,我肯定会后悔。”
得知范盛源水性不好后,张冬良很惊讶,“他才是最勇敢的。”
新京报记者 慕宏举 实习生 秦巍峰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