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算法助番茄产量、品质提升,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冠军出炉
新京报 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2022-04-26 12:46
新京报讯(记者张洁)4月25日,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峰会在线上举行,评审结果显示,4支决赛团队的番茄平均产量达到传统种植的两倍左右,营养价值也符合高品质的行业标准。其中,“番茄快长”队种植的番茄以远超传统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摘得冠军。
 
从2021年10月开始,入围决赛的队伍分别在北京、上海、浙江、荷兰等地,通过软件远程控制位于云南昆明大赛基地的智能温室,结合营养学、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精准农业技术种植番茄。

冠军队伍“番茄快长”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极星农业和拜耳作物科学的青年“新农人”组成,采用“人机融合智能”的算法策略,将先进种植经验转换为算法,辅佐种植者种出了高产量、富营养的果实。队长徐丹介绍,“虽然我们不能每天见到这些作物,但人机融合算法实时帮助我们,不断修正种植策略。这也验证了这套算法未来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帮助种植者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除“番茄快长”队,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的“智茄”队获得卓越奖,具备多元化科研背景的“农圣大脑”队与浙江大学青年学者组成的“喜柿”队荣获优秀奖。
 
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由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瓦赫宁根大学提供技术指导。今年大赛命题是“科技种番茄”,与第一届“科技种草莓”相似,以“既要种得多,又要种得好”为目标,同时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商业化可行性。赛事共吸引了全球15支团队120多名研究人员参赛。最终4支队伍闯入决赛,其中既有高校背景的学术研究者,也有商业化种植的从业者。
 
大赛评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从算法模型到智慧种植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创新和尝试,形成了一批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对国家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结硕果,拼多多向设施农业要新质供给
消费
8项农业科创新成果亮相,拼多多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供给
商业
90后、00后种菜充满“赛博朋克”风
时事
电商平台、智慧农场“联农共富”,乌镇AI番茄“拼”出圈
商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