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持续加大在北极军事存在,意欲何为?
2022-04-22 01:25

订阅

未来,北极会成为俄美军事博弈的主要区域。
跑道断裂、地基下沉……美国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设立的6座军事基地已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国防部监察长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各项规定早就敦促其军事基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制订规划,却在2022年近期的检查中发现,北极美军的6个军事基地全都疏于规划。
除了维护军事基地,美国还通过演习等其他途径持续加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专家分析认为,美国此举主要是看中北极在航运、能源和安全方面的价值。未来,北极会成为俄美军事博弈的主要区域。
受气候变化影响,北极美军基地跑道断裂、地基下沉
美国国防部监察长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这份报告发现,北极美军基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方面并未准备好。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等多家外媒统计,美军在北极的军事基地有6个,1个位于格陵兰岛,5个位于阿拉斯加。
上述报告披露的调查结果是,美军6座基地的官员“都没有按照国防部指令和相关法案进行恢复能力评估和规划”。相反,军事基地负责人“每天的重点是对眼前的问题做出反应,抑或是降低现有灾害的风险”。
此前美国曾多次强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对美军基地影响的重要性。2019年美国发布的《美国气候安全计划》就警告,气候变化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会对美国军事基地及其基础设施产生影响,应加以规划应对。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北极地区的重视。
美国国防部监察长指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效应比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这导致一些美军基地的跑道、飞机库、道路和岩石屏障出现被融化的冰雪破坏等问题。
军事基地跑道等遭到损害,会多大程度干扰美军在北极军事基地的活动?军事专家魏东旭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北极地区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在起作用,会导致美国军事能力受限。
“美国在北极的军事基地,无论是机场跑道,还是其他基础设施,一般建在冻土之上。如果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变化,继而导致冻土松动,跑道可能出现断裂情况。”魏东旭说,“冻土土层结构较为复杂,维修起来非常麻烦。不仅如此,如果类似美国F-22战斗机专用起降跑道也遭损,有可能影响美国在北极领空的警戒。”
近年来美国再次关注北极地区
美国国会研究处3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冷战时代,北极也是大国对抗的区域,相关国家也都配备有大量战略武器。冷战后,大国对抗减少,美国对北极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少。近年来,随着北极地缘安全环境的逐渐改变,美国再次关注北极地区,从多个方面增强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
首先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基地建设。美国空军发布的《北极战略》(2020版)指出,为了保持美国基础设施在北极地区运作,美国空军倡导投资极地基础设施建设,使用耐受北极冻土等材料,使其符合未来作战需求。
其次,加大北极地区军事演习力度。北极地区与多个国家接壤,包括挪威、瑞典等欧洲北极圈国家。美军正与这些国家加强合作,通过大量军事演习,提升集体威慑力。
此外,增强各个兵种的极地作战能力。2020年以来,美国海军、陆军和空军陆续公布了新的北极战略。2021年美国陆军再次更新北极战略强调称,美国要加强在阿拉斯加州的军力部署,包括驻阿拉斯加美军将从夏季训练转向冬季驻训,并将这一支美军改造为一支多功能部队,涉及情报、网络、太空和电子战系统等方面。
美国还加快研发部署极地武器装备,改善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通信侦察能力。通过多种方法,美军增强了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能力。
美国看中北极在航运、能源等方面价值
在魏东旭看来,美国重视北极军事基地的建设,持续加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主要看中北极在航运、能源和安全方面的价值。
北极因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曾经一直让人类望而却步,但气候变化正在改变这一点。
法国24台报道指出,过去30年,北极最厚的冰层已减少了95%。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北极地区的夏季可能会无冰。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蕴藏的资源越发触手可及,航道也越发令人向往。

德国科考船“极星号”(Polarstern)在北冰洋进行考察。 图/IC photo
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出现新的航道。
为了说明新航道的作用,半岛电视台让读者想象一下,从荷兰鹿特丹到中国上海的路线,在19世纪初,一艘船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航行,全程大约2.6万公里。埃及1869年开通苏伊士运河,同样的旅程缩短了23%。而北极的新航道将使全程再缩短24%,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燃料成本,使其成为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航道。
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半岛电视台乐观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冰层融化,新航道可能摒弃借助破冰船这种缓慢且昂贵的航运方式,形成一条普通船只便可以通过的通道。
对于美国,新航道的意义则更为深远。魏东旭表示,美国海上霸权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控制海上关键枢纽。北极新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可能会变得更加繁忙,成为重要的海上交通线,经济价值越发凸显,这是美国加强在北极军事存在的原因之一。
北极地区的另一价值是蕴含丰富的天然资源。
北极地区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镍、铂、钯和稀土金属等矿产,以及大量鱼类等。虽然全球各大机构和媒体统计不尽相同,但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路透社等不完全统计,北极海底有大约13%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仍未开发。
“北极是能源宝藏,而对能源的控制也是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所以美国不惜血本,一定要加强在北极的存在。”魏东旭说。
此外,北极对美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美国五角大楼将北极视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地区。
美国国防部监察长在报告里写道:“北极是美国本土受到攻击的潜在载体,也是美国军队在印太地区和欧洲之间的战略走廊。”
魏东旭举例说,俄罗斯若要对美国进行威慑,北极地区是其战略核潜艇向美国发射弹道导弹的最短弹道。战略轰炸机威慑也是同理,北极上空也是最短的空中威慑通道。
“北极地区会成为俄美主要军事博弈的区域”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安全形势不断变化。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不断部署新型武器装备,如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投入使用,增强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美国也不甘示弱。除了加强美军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建设,其中包括研发破冰船,美国还通过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演习带动其北约盟友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威慑。
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博弈日益加剧。
美国空军上尉和美国北部司令部官员萨贝尔·布朗告诉美国《新闻周刊》,随着美国继续评估其军事优先事项,美方 “已经在考虑”在2024年在北极边缘增加更多美国部队,为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做好防御准备。《外交政策》网站今年3月17日的一篇报道认为,俄乌冲突局势的紧张蔓延到了北极地区。报道称,“盯准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启动新的北极军事演习。”
法国24台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17日,北极理事会的俄罗斯特使科乔诺夫表示,俄罗斯对北约在北极地区日益增加的军事活动表示担忧,可以预见北极地区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此外,瑞典和芬兰均有意加入北约,而这无益于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和信任。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对于未来北极地区是否会成为俄美博弈的主战场,魏东旭认为,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极地区会成为俄美主要军事博弈的区域。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朱月红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sunnyzhu@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