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上海方舱实验室95后“病毒猎手”:每日工作十小时处理标本上万
新京报 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刘倩
2022-04-09 15:16
两年前湖北抗疫,上海援鄂医疗队是首批抵达的援鄂医疗队之一。这次则是湖北“热干面”对上海“生煎包”的奔赴。
4月7日晚上11点,走出上海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时,刘雅琴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汗水湿透隔离服,脸上口罩和护目镜的勒痕十分明显。

上海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4月3日,湖北援沪第一批1000余人方舱医疗队和200余人核酸检测队在武汉集结,由省卫生健康委带队分乘两趟专列从武汉站出发前往上海支援。

两年前湖北抗疫,上海医疗队是首批抵达的援鄂医疗队之一。这次则是湖北“热干面”对上海“生煎包”的奔赴。

95后“病毒猎手”

刘雅琴今年24岁,是位95后,在湖北石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得知医院将派检验人员驰援上海进行病毒检验工作后,自己就主动向医院报名要求赴上海。

这是刘雅琴第一次去方舱实验室工作。报名时,同事问她,这次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你不怕吗?刘雅琴却觉得,能为上海早日战胜疫情做点事,她很开心。

很快她的申请通过了。她将自己即将去上海支援的事告诉了父母。“他们没有反对,都对我的选择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出发前一天晚上我激动得睡不着。”

上海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刘雅琴穿着防护服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4月3日,刘雅琴跟随湖北援沪医疗队来到上海,她被分配到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三区,负责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方舱实验室三区,主要是对二区(样本制备区)已提取完成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产物分析。

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是整个核酸检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核酸扩增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但报告分析审核却只能依靠人工,用肉眼观察和分析每份样本的扩增曲线,去判断结果的有效性,从成千上万条曲线中找出阳性结果。由于工作的重要性,从业人员被称为“病毒猎手”。

希望为上海抗疫尽一份力

在这个团队里,刘雅琴和4位队员一起负责50台仪器的上机和结果初审,包括对阳性结果的登记。登记阳性结果的标本由二区找出来再次点样,三区再重新上机复查,确保结果的准确。

他们每进一次舱,都要穿着密闭的隔离服持续工作10个小时。刘雅琴说,每次回到宿舍她倒头就睡,第二天起来继续工作,虽然是和病毒直接打交道,自己却不觉得害怕。

刘雅琴和同事正在上海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工作。受访者供图

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自己在方舱实验室的工作日志。4月6日,13:00进实验室,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5124 管;4月7日,13:00进实验室,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7108管……

刘雅琴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次结束工作回到宿舍,自己都会写工作日志。“看到这么多数据,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又充满了力量。检验的工作虽然辛苦而危险,但又是那么有意义。”刘雅琴说,希望能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帮助上海,帮助疫情中的人们。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梦真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wumengzhen@bjnews.com.cn
相关推荐
汇总 | 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36例 “封城”“静默”都是谣言
北京
凌晨12点有人问诊,怀孕妻子被检出阳性怎么办?
时事
上海“战疫”24小时:团结一心,决战冲锋
第一看点
上海:方舱医院平均住院时间正逐步缩短至一周左右
第一看点
上海:坚决杜绝发“疫情财”!
政事儿
新闻8点见丨23万尾中华鲟放流 它们将游向哪儿?
时事
疫情仍高位运行 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
时事
上海:加速建立区级方舱,逐步完善收治条件
政事儿
面对只有1例重症,上海对感染者的救治策略是什么?
第一看点
这么多国家“躺平”,我们为何坚持“动态清零”?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妙尾
7天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最后的总攻已经开始,相信很快就看到署光了
黄宇斌
7天前
身在北京,看到这样的消息还是很激动,期盼我的第二故乡上海早日战胜疫情!加油!
啊顺序
7天前
大白天使,有你们的呵护,病魔一定会被消灭。加油加油加油!你是最棒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