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康复师缺口较大
2022-04-02 20:29

订阅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4月2日,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22世界孤独症日数字医疗展望峰会期间,《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显示,在严控康复费用的情况下,约四分之一家庭的月收入难以支撑康复费用。
“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早期接受每周至少40小时以上的干预,包括机构干预和家庭干预,并且持续干预2-3年,才能有比较好的康复效果,时间周期长、投入多给很多发展障碍儿童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表示。《蓝皮书》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夫妻一方全职带娃,无法工作。其中,母亲为孩子主带养者时,60.3%的母亲会辞掉工作全职照顾孩子。同时,近七成家庭月收入不足10000元,在严控康复费用的情况下,依然有约四分之一家庭的月收入难以支撑康复费用。
康复师也面临不小的缺口。2020年,中国残联在册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师为2.3万人,0-18岁孤独症儿童保守估计300万人,即康复师与儿童的比例为1:130。《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有10万人,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即持有国际认证干预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仅有1000人左右,平均一个专业教师需要服务2500个孩子。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明在峰会上指出,希望在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康复从业人员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职业路径,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和工作成就感。康复教育从业人数的增加和技能的不断培养,对于缓解国内儿童发展障碍康复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峰会现场,北京九三王选基金会、光华科技基金会、北大医疗脑健康共同发起“蓝书包”孤独症公益计划,将为全国100个城市的儿保科、儿童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免费培训,提升医生诊断能力和从业者康复技术水平。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秀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