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本轮疫情为何多地频发,涉及范围广?国家卫健委详解4大原因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2022-03-18 16:38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难度加大。3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全球本轮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王贺胜表示,导致本轮疫情出现多地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了第四波流行高峰,现已连续11周,每周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了1000万,目前仍处于高位流行的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今年1-2月,每天输入的感染者数日均是91例,远高于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来,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过200例,单日最高能超过300例。“可以说,近期疫情输入的压力明显增加。”

 

其次,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了,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经波及了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的难度也更大了。

 

此外,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跨区域传播。

 

此外,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王贺胜介绍,流调溯源结果显示,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条,疫情来源也错综复杂,给溯源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轮疫情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的‘早发现’能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两起官司背后,超大城市面临万吨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时事
致伤学生的紫外线消毒灯,被忽视的教室安全隐患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