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艾力亚尔·艾克排尔的再见与遇见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2022-02-28 08:54

艾力亚尔·艾克排尔说,能为罕见病病友做点什么,特别有意义。受访者供图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在周杰伦演唱的《蜗牛》中,小小的蜗牛还能思考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罕见病患者的疾病痛苦和经济压力,却是难以放下的负担。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蔻德罕见病中心发起的“蜗牛快跑”罕见病公益跑全民公益赛事再次启动。在主题为“热爱”的赛事宣传片中,三名罕见病患者身背“重重的壳”,依旧努力奔跑、追梦。参与拍摄的维吾尔族小伙艾力亚尔·艾克排尔,便是其中一员。

 

“之前的生活,虽然过得很有意思,却没有意义。”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在面临无药可治,只能等待着病情逐步进展的同时,他选择加入蔻德罕见病中心,成为一名帮助罕见病患者群体的公益人,“能为罕见病病友做点什么,就特别有意义。”

 

和糟糕的过去说再见

 

无法再跳民族舞,不能正常弹吉他,爬山、赛车、极限运动……所有的兴趣爱好,统统都要说“再见”了。

 

2019年,还在新疆乌鲁木齐做实习辅警的艾力亚尔·艾克排尔逐渐发现,胳膊使不上劲儿,这种无力感不断向腰部、腿部蔓延。也就是这一年的9月,他在北京协和医院被确诊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罕见病。相较于有药可治却无法承担治疗费用的罕见病,这似乎是更残酷的绝望。“只能随缘了,看它怎么发展,我再去接受。”艾力亚尔·艾克排尔坦言,到现在都无法克服对疾病后期发展的恐惧,不敢想象自己丧失运动能力后的日子。

 

其实,确诊后的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曾仔细回想,9岁时他已经出现一些这个疾病的典型症状,比如肩胛骨比较突出,活泼调皮的他并未感觉到身体受限,家人们也因此忽略了他的不一样。

 

确诊患病后,命运又和艾力亚尔·艾克排尔开了个不小的玩笑。2021年1月,他接到母亲的电话,父亲住院了,肝硬化,怀疑肝部有恶性肿瘤,可能只有三个月生存期。漫天飞舞的雪花,如同纷乱复杂的心情,他的脑海中一直在重复一个想法:“今后能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吗?”

 

艾力亚尔·艾克排尔说,自己以前的生活观念很“糟糕”,一直认为,只要父亲在,什么都不怕。那时候的他,赚上一两个月钱就跑出玩,再赚点再继续玩,如今再次回想,那样的生活,没有意义。在父亲生病后的近半年时间里,艾力亚尔·艾克排尔“长大”了,一个人的时候会哭会闹,恨自己以前的不争气,也告诉自己,要撑起这个家。幸运的是,父亲的病不是恶性肿瘤,经过六个月的危险期后,病情已有所好转。

 

患有罕见病的事实,是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怎么也躲不过的坎儿。拍摄“蜗牛快跑”赛事公益宣传片时,甩书的那幕场景,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拍了很多遍。一次次被甩出去的那本汽车杂志,就如同自己不得不放弃的兴趣爱好和曾经的美好,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自己无法估量的未来。“最后一次甩书,我也差点哭了,如果真的丧失活动能力,爱好什么的都是浮云,我不敢想象真的沦落到无法自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再次聊起拍摄的那一幕,他依然有些难受。

 

遇见充满意义的未来

 

“患病这件事,是我人生中要跨过的一道坎儿,是命运给我的一个测试,熬过去就好了,所以我决定要干点有意义的事儿。”遭遇生活的“暴击”后,艾力亚尔·艾克排尔决定,和“糟糕”的过去说再见。

 

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的杭州病友会。在接触罕见病公益组织——蔻德罕见病中心后,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有个想法,把中心正在做的事情带回到新疆,让新疆的罕见病患者也能得到关爱,让新疆的民众了解罕见病。

 

给蔻德罕见病中心投过几次简历后,2021年7月,艾力亚尔·艾克排尔正式入职,成为患者社群支持部的项目专员,服务和孵化患者组织。他把自己定义为“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地学习罕见病知识和公益知识。

 

从新疆到北京,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大房子住,生活起居不再有人照顾。为出行方便,用电动车代步。刚到北京的那段时间,艾力亚尔·艾克排尔的内心也曾有过挣扎,“回去做点生意,凑合过一辈子算了。”2021年10月,当他接手要孵化的第一个患者组织——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症患者组织后,一切都变了。

 

“身为患者,我了解患者的心理,却从未想到过去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直到在现场了解到那些家属这么多年来坚持带孩子看病的心路历程。”那天回到住处后,艾力亚尔·艾克排尔不断地问自己:“你想明白了吗?”思考良久后,他内心蹦出了、一个想法:自己23岁了,可能等不到基因治疗药物了,但还有这么多孩子,他们再过一二十年才到自己这个年龄,还有机会等。虽然不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但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也成为艾力亚尔·艾克排尔坚持到现在的信念。

 

现在的艾力亚尔·艾克排尔开始看书充实自己,思考能为罕见病群体做些什么,策划些什么,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帮助。“虽然生活水平差点儿,我的精神却是满足的。听到患者和家属的感谢和认可,感觉比赚到几百万还舒服。”艾力亚尔·艾克排尔的圈子也在发生变化,他结交了很多公益圈的朋友、医学专家、媒体朋友……大家都在为罕见病群体而努力。

 

告别那个“糟糕”的过去,艾力亚尔·艾克排尔选择让自己遇见一个充满意义的未来。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国际罕见病日丨遇见与希望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音乐剧《速记员》以笔为剑破困局
娱乐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大戏看北京11月文艺资讯丨舞剧《人间四月天》展现林徽因传奇
娱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
第一看点
35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70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拟获表彰
第一看点
大戏看北京5月27日-6月2日文艺资讯丨最特别的“六一”礼物
娱乐
阅读并不是坐在漂亮台灯下品着咖啡就可以实现的精神自由
文化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 | 春风起,赏戏正当时
娱乐
人类是如何热衷于上天的?|人类飞行240年
文化
“大戏看北京”11月文艺资讯丨看《吉赛尔》,听《玛蒂尔达》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