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对话姚景源:去年经济运行超出预期,今年首要的是“稳”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2022-01-17 20:42
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首要的是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

1月17日,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GDP突破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

 

“这是中国GDP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在面对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内外环境下,主要指标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就,应该说,“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姚景源同时表示,从去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首要的是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 谈今年经济运行

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增速6%的预期目标,在今年三季度时,姚景源曾预测,今年全年可以实现8%左右的增速。“应当说,从增长速度看,在我们预期范围之内。”姚景源说。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全年GDP总量突破114万亿元,这已经是中国经济连续两年突破100万亿元,“114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平均的人民币汇率折算是17.7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姚景源说,经济总量达到110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稳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从增长速度来看,去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充满困难与挑战的内外环境,能有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应该说我们交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

 

但同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四季度尤其是12月份,投资、消费的回落速度都在增大。

 

姚景源表示,今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首先是要把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有利润,老百姓才能有收入,政府才能有税收;更重要的是,把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才能够保证就业。”姚景源说,今年就业的压力比去年更大,去年高校应届毕业生909万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

 

同时,把经济稳定在合理的区间,也有助于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 谈固定资产投资

建议“十四五”重大项目提前实施

 

“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有三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姚景源说,从需求收缩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在去年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回落的幅度比较大。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这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这些项目有的是今年开工,有的是明年甚至后年开工,我曾经提出建议,主张把它们提前实施,比如放到今年,这100多个大项目开工并且实现实物量,对于稳增长会有一个巨大的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过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但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只有0.4%。他认为,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都是20%-30%的增长,0.4%太低了,今年完全有能力加大投资,并且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意识。

 

说到今年的投资增速问题,宁吉喆也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正在发力。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还有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下达进度,“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陆续启动,“两新一重”项目有序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项目。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从投资的先行指标看,2021年1-12月份,新开工项目287760个,比1-11月份增加3676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3.3%,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今年年初以来,各地又按规划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可以说投资增长前景看好。

 

  • 谈应对三大困难

把消费当作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增长4.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

 

姚景源表示,要把消费当作今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经过这几十年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我国有一个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去年14亿人实现了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构建国内强大市场的立足之本。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所下降,2021年又上去了,达到了44万亿元。”宁吉喆说,虽然增速比较低,但是这也很不容易了。消费总量达到44万亿元是一个新的台阶,投资总量也巨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是79.1%,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5.4%,这凸显了国内市场的作用。

 

姚景源说,过去中国是世界工厂,现在要构建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所以国内的大市场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国将会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他认为,今年一方面要清理阻碍消费扩大的行政性规定,另一方面,努力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要在内需收缩上面抓好投资、抓好消费。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

 

在谈到供给冲击时,姚景源表示,供给冲击去年比较典型,去年1月份PPI上涨0.3%,到10月份同比涨幅曾达到13.5%,创下26年的新高。上游原材料价格,像煤炭、钢铁、有色、化工产品,都是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基本属于中小企业的下游生产加工企业遇到了困难,阻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再循环。

 

他认为,去年宏观调控上提出的保供稳价效果很好。就拿煤炭举例,去年3月份煤炭价格在500多元一吨,到了10月份上涨到2000多元一吨,经过保供稳价措施的实施,现在煤炭价格每吨已经回落到1000元钱以下。“尽管有所回落,但现在PPI价格还在一个高位,所以今年还要加大保供稳价的力度,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使供给冲击能够得到解决。”

 

在谈到预期转弱时,姚景源表示,要预期由弱转强,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市场主体的预期,这是关键。企业、市场主体的预期增强了,就会扩大再生产,吸纳更多人就业,相应地,政府财政税收上来了,大家收入也能增长了。

 

怎样让企业的预期转强?他认为宏观经济政策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和内在动力,让企业和市场主体能保持在一个充满生机活跃的状态。比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向企业和市场主体倾斜,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

 

  • 谈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

已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突破1.2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

 

姚景源表示,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增加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在去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的情况下,人均GDP能够突破1.2万美元,说明我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途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成绩,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我国东西部、城乡发展还不均衡,还有一定数量的低收入群体。”姚景源说,我们最终还是要按照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不能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能有更大的成就。

 

宁吉喆表示,我国人均GDP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现在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万美元左右,我们是1.25万美元。

 

但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当前中国经济十问
第一看点
宏观调控之问|稳增长目标下 房地产“稳定器”托底经济增速
房产
姚景源:“稳”字当头,离不开房地产健康发展
房产
退税减税约2.5万亿!退税如何顶在前面,李克强总理这样说
财经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李克强答记者问(全文)
政事儿
8.1%!去年经济增速超预期 今年楼市怎么走?投资朝哪儿发力
财经
专家解读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藏”着这些信号
时事
十一收官!超5亿人次出游,消费复苏几何?哪些事件将影响A股?
财经
非洲猪瘟3年,猪肉价格从暴涨到“探底”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