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疫情下的西安外来务工者
新京报 记者 吴采倩 编辑 李彬彬
2022-01-06 07:59
刘明和他的二十多位工友都是打短工的,平日里都在宿舍附近的餐馆吃饭,没人买过厨具,也没有囤粮的习惯。他们应对“居家”的唯一储备,只有从小区超市匆匆采购的5箱方便面。

2022年1月5日,西安封闭式管理的第14天。

 

在未央区建筑工地的板房里,王志勇和工友们的饭桌上,终于添上了多日不见的蔬菜;十几公里外的出租房内,刘明和工友们不仅告别了方便面和冷馒头,还等到了期盼许久的工作机会。


▲疫情前,刘明所在的建设工地。受访者供图


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2021年12月23日,西安所有单位和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许多没有做饭条件,也没有囤粮意识的外地务工人员,一时间陷入吃饭难、无收入的困境。

 

而这个被按下“暂停键”的千万人口大城市,也在努力梳理、应对突然涌来的大量求助。民政局和公安部门持续对滞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统计其中面临生活困难的具体人数。

 

1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门解决滞留人员问题。只要提供具体信息,会尽快救助被困人员。”


与此同时,从社会团体到企业单位,甚至小区居民自发组织,更多力量也加入到行动行列中。当外来务工人员董鹏接过邻居大姐递来的那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时,还是忍不住哭了,“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


“只剩两把面条了”

 

西安全市封闭式管理的前两天,王志勇所在的楼盘建设工地就已停工。对他和工友们来说,一开始,日子似乎只是进入了难得的“休息日”模式——大家住在未央区的活动板房里,房间里有空调;王志勇会在工地的食堂吃饭,有菜有面,一餐12元。

 

但是,停工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渐渐地,王志勇连食堂也吃不起了——前段时间,他把工资的绝大部分都寄回了家,只留下一点零头傍身。

 

40岁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老多病,妻子前年做了甲亢癌手术,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同住的6个工友,情况也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养家里的五六口人。”

 

“我们自己搞点儿吃的,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大家商量了一下,凑钱买了口锅,又囤了些蔬菜和挂面,中午吃水煮白菜或土豆,晚上再下点儿面,这样7个人一天的伙食费只需要10元左右。


他们盼着疫情形势早日好转,等年末结算了工资,可以腰包鼓鼓地回家过年。但复工的消息迟迟未到,余额和余粮双双捉襟见肘,到了1月4日,“只剩两把面条了。”

 

同一时间,在十几公里外的碑林区钟楼小区,来自四川的木工刘明和他的二十多个工友,挤在公司提供的两套出租房宿舍里,满心焦虑。


▲刘明和工友们的宿舍。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西安本轮疫情中的管控区之一,按照规定,如无核酸检测等特殊原因,居民们一律居家足不出户。刘明和工友们慌了——他们都是打短工的,平日里都在附近餐馆吃饭,没人买过厨具,也没有囤粮的习惯,应对“居家”的唯一储备,只有从小区超市匆匆采购的5箱方便面。

 

还好,小区工作人员几天后送来的蔬菜,暂时缓解了他们“方便面作三餐”的窘境。刘明十分珍惜这些蔬菜,精打细算地计划着每天吃掉多少。

 

然而,措手不及的麻烦接踵而至。原本,他们唯一的烹饪用具是前租户留下的一口旧电热锅,但没用几天,锅坏了,土豆、洋葱没法弄熟不说,连方便面也只能干啃,甚至渴了,都只能喝些自来水。

 

他们曾向小区疫情防控人员反映情况,希望能出小区去买口锅,但被拒绝了。“人家也是执行防疫政策,也没办法。”理解归理解,但工友们的难处还是无从解决,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小区里买馒头充饥。5块钱10个,更便宜、更扛饿,可是“冻得特别硬,用手一搓就成颗粒了”。


▲接到救助前,刘明和工友们仅剩的馒头。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王志勇、刘明和他们的工友们咬牙挺着,不敢给家人透露分毫,只能尝试着一遍遍拨打他们能想到的求助电话。


转机在哪里?

 

“热线拥挤,请多渠道求助”

 

1月4日上午,被困未央区建筑工地的王志勇终于拨通了救助电话。接线的工作人员让他别担心,会尽快安排救助。当天下午,王志勇和工友们就收到了几大袋的白菜、胡萝卜、土豆和洋葱,米面粮油也在路上。


▲王志勇和工友们收到的一大袋白菜。受访者供图


王志勇心怀感激,他希望疫情早点儿过去,自己能回到工地,为西安做点儿事,自己也能多挣点儿钱寄回家里。

 

为疫情防控需要,一千多万人口的古都按下“暂停键”,人们的轨迹与生计,被迫进入阶段性调整。在王志勇这样的外地务工人员身上,受困与解困的博弈早已开始。

 

2021年12月25日,西安市政府发布消息,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困难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西安市的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问题发生地的镇街直接实施救助。

 

此外,特殊困难群体中,外地滞留人员可以拨打“12345”市民热线或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电话,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e救助”网上申请。


救助的力量还在壮大。1月2日,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和西安市慈善会发布了关于紧急开展救助受困农民工的倡议书,号召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全体城乡居民携手连心,为被封控在建筑工地、城中村等临时居住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纾难解困。

 

“农民工需要更多的关注,我们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据西安市慈善会介绍,仅在1月3日,该组织就给被困农民工送去价值87万元的物资。同时,西安市慈善会也开通了公益捐款渠道。


▲西安市慈善会为被困人员运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1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询问滞留的外来人员遭遇基本生活困难如何解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只要提供具体信息,会尽快救助被困人员。”

 

此外,该工作人员强调,由于拨打热线的人数过多,希望求助者可以通过多渠道求助,例如在微信搜索“e救助”填写求助信息等。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滞留西安的被困人员,求助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相关部门,或通过微信进行救助信息登记。而在网络求助方面,包括陕西省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发起的“e救助”平台、《人民日报》发起的“西安疫情紧急救助通道”、《华商报》发起的“华商记者帮”以及一些企业公司发起的救助等渠道均可发布求助信息。

 

1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民政局和公安部门持续对滞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面临生活困难的具体人数仍在统计当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邹林是西安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农民工救助解困板块。最近,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现在受困的农民工兄弟最需要的是即食食品,例如泡面、自热米饭和饼干等。”除此之外,很多农民工的防疫物资都不足,仍急需酒精、口罩等支援。


▲西安市慈善会工作人员为被困外来务工人员发放自热食品。受访者供图


拨打西安市慈善会求助热线的人很多,以至于经常占线。这些电话大部分来自求助者,也有一些来自农民工子女——他们身在外地,不放心被困在西安的家人。

 

据邹林得到的反馈信息,在问题解决前,凡是跟政府部门挂钩的电话,求助者们基本都会轮番拨打,而某种程度上,这也造成了一定的信息拥堵和重复统计。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一些食物。”邹林说,下一步,希望在派出所和社区的协调下,可以对接附近的居民帮忙做些饭菜,通过窗户递给楼下的被困务工人员。

 

事实上,这样的预期正在西安各个角落发生,外来务工人员董鹏得到的帮助,就来自邻里。自小区封闭式管理后,他连续吃了一周的泡面,“整个人都有点儿晕了,不得不向小区求助。”

 

得知董鹏的情况后,小区的业主们建立了一个“爱心群”,为被困的六七十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帮助。群里的一百多位居民纷纷响应,“我家有一个电磁炉,可以借”“有一套勺子,需要来拿”“我可以管饭”……

 

不到半天时间,邻居们就帮董鹏凑齐了炊具碗筷、酱醋调料,还匀出一大袋各式蔬菜。一位好心的大姐给他送了一碗米饭,对他说“赶紧趁热吃吧”,董鹏听后,眼泪吧嗒吧嗒地掉,“我实打实感受到了,小区是温暖的,这座城市是有温度的。”


▲邻居们支援董鹏的炊具碗筷和蔬菜。受访者供图


解决食宿问题只是第一步,西安相关部门和组织,还在努力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还想努力为农民工兄弟安排防疫方面的工作。”这两天,邹林陆续收到一些好消息,一些防疫用人单位表示,能为滞留的农民工提供工作——不仅能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还将有一定的收入。

 

1月4日下午,刘明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关注到了他和工友们的困境,表示会尽快帮助他们解决三餐问题。而让刘明倍感惊喜的是,社区还告诉他们,将帮助联系有需求的建设工地,并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办理通行证,方便工人们外出工作。

 

这下,刘明的心终于有些踏实了。


(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王志勇、刘明系化名 )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实习生 丛之翔 汤赛坤


编辑 李彬彬 校对 赵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大家都在看丨一周热文精选

相关推荐
北京发布新冠疫情流行期间邮政快递配送人员防控指引
第一看点
河北三河开展全域预防性全员核酸检测
第一看点
北京5月9日区域核酸筛查筛出1管混采阳性,位于朝阳区
第一看点
早安北京0511:最高温21℃;海淀部分地铁车站恢复正常运营
北京
北京海淀:甘家口街道部分区域分级分类解除临时管控措施
第一看点
紧盯薄弱环节,防疫“堤坝”不容有失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延庆深山为何要入户测核酸?“大白”回应:假期村里来探亲人多
北京
小区“点长”用小发明固定试管,帮了核酸检测人员大忙
北京
河北定州:5日起全市实行封控管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第一看点
百度地图:五一高速拥堵区域差异明显,本地游、露营游热度上升
科技
热门评论
小田WW
7天前
希望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真的急需帮助
柠檬不酸很甜_
7天前
西安加油!致敬西安疫情下每个坚守的普通人!
小橘子
7天前
同呼吸,共命运,愿长安常安,家国平安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