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丨遏制耐药,提高认识是第一位
新京报 记者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2021-11-19 16:30

资料图片


微生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人民群众用药的习惯还需要不断改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用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都是我国正面临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强调,要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认识是第一位。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在11月18日-11月24日组织开展“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以“扩大认知,遏制耐药”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树立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连续多年监测发现,中国抗微生物药物主要监测指标都趋于好转,细菌耐药的形势也稳中向好。11月18日发布的《中国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21)》显示,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保持在85%以上:热带念珠菌耐药情况较为突出,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率仅为50%-55%。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丽开指出,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合理性有待大幅提升,碳青霉烯类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管理和耐药防控工作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及研发力度有待加强。

 

郭燕红表示,抗微生物药物被发现至今已经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作用也在不同程度地有所削减,尤其是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即产生耐药性,由此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患者会面临更为复杂的治疗、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等,最重要的是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今年我们会在国家卫健委官网上同步看在宣传海报和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让公众了解微生物耐药带来的风险,更加谨慎地寻求药物治疗。”郭燕红说。

 

202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将应对微生物耐药作为生物安全的八大领域之一,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在多项国家科技计划中,对微生物耐药机制、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耐药菌疫苗开发、技术改造及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


2016年以来,7个新抗菌药物获批上市,其中1.1类抗菌药物3个,分别为苹果酸奈诺沙星、可利霉素、康替唑胺。疫苗研发方面,开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发,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疫苗被称为我国首个“超级细菌疫苗”。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卡拉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专家:我国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消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