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京西130亩水稻已经开镰 预计将产稻10万斤
新京报 记者 田杰雄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2021-10-18 20:32
今年是北京丰台王佐镇佃起村复垦水稻的第二年,佃起村水稻种植面积从头一年的60亩,扩大到了130亩。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耿子叶)10月17日上午,北京城区内最大稻田开镰。今年是北京丰台王佐镇佃起村复垦水稻的第二年,佃起村水稻种植面积从头一年的60亩,扩大到了130亩。新京报记者在现场获悉,在当天收获一小部分水稻后,佃起村将在10月25日启动大面积的收割工作,今年水稻产量预计突破10万斤。


10月17日,丰台王佐镇佃起村130亩稻田开镰。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拍摄 耿子叶 制作

 

时隔40年复垦,佃起村的村民站在成熟的稻田边,最常想到的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自己亲自忙碌在田里的过往。“我们那时候的辛苦和现在不一样。”村民说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佃起是周边村落中第一个开始种水稻的,“四月份开始捡稻籽,晒干之后,就得泡稻子,直到泡出苗来。”初秋田里的水还带着凉意,隔着雨靴还能感受到,村民们播种时,撒完一层稻子,还不忘撒一层炉灰,预防着病虫害。


佃起村的村民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丰收的日子里,年长的老者追忆往昔,而小小的少年们面对比他们还高的稻子,往往还是一脸新奇。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开镰节现场,佃起村除了设计了庆祝活动以及割稻子的体验环节外,相比于去年,还特别增加了针对于小朋友的展览、摊位,以及亲子活动环节。亲自手绘一顶属于“稻田小卫士”的草帽、用废弃的麦秸秆扎一个小稻草人,再或是参与体验农事、认识稻谷的小讲堂,现场互动环节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加。佃起村党支部书记刘星告诉新京报记者,打造亲子活动地、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也将成为稻田园区未来的重点工作。


开镰节现场,孩子们可以在指导下绘画自己的草帽。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今年的开镰节与2020年的开镰节日期几乎相同,但记者注意到,与去年稻田中的一片金黄相比,今年的稻谷明显还带着一些青色。“这是因为十一期间,北京地区雨水多导致的。”刘星介绍,一般情况下,园区通常会在9月份开始卸水,之后待稻田慢慢晒干,今年的雨水大,稻田里的水分偏高,相对而言,还未到最适宜收割的时候。


开镰节当天,园区工作人员和到访来客只会收割一小部分稻田。“我们目前定下的日期是10月25日,天气好的话,田里不会那么泥泞,收割机就可以下地了。”刘星说。

 

刘星表示,预计今年,全园区130亩稻田的产量将在10万斤左右,“亩产大概七、八百斤,月末十一月初,就可以吃到今年的新米了。目前我们也已经收到了很多订单。”


据介绍今年京西的这130亩稻田,可产粮10万斤。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稻田园区的入口处还增加了一台可以自动售米的“大家伙”,刘星介绍,在未来,园区还会探索智慧农业,届时,水稻可通过机器现场脱粒,市民们也可完成线下“一键购买”,吃到来自京西的新鲜大米。“我们也考虑组织亲子家庭,将他们的活动贯穿到插秧、种稻、收获、脱粒整个流程,让活动和体验更丰富。”


在未来,农业园外的自动售卖机将实现现场脱粒,卖出来自京西的新鲜大米。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耿子叶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产业年收入超60亿元,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在昌平打磨“手术刀”
北京
5位一线三农代表在国新办与中外记者见面,讲述他们的“新农经”
时事
回望食品产业“十四五”:从“数量扩张”迈向“素质提高”
消费
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平均单产预计达到421公斤
时事
许世卫: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多样 关税战不会危及产业安全
时事
北国春城,长春一田一隅皆活力
第一看点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市科学技术局专场
新京号
浙江柯城:本地稻花蟹上市,将持续供应至12月
消费
芜湖大米,丰收了!
新京号
京郊鱼米香,国庆假期有这些鲜味可以来尝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