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每年粮食全产业链总耗损率约12%,总量在700亿斤左右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2021-10-14 10:38
管理方式粗放、消费心理不科学和节俭意识淡薄,是造成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增产难度增大与损失浪费严重并存的现象。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4日,“世界粮食日-节粮减损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举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杂粮分会理事长、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王振忠在活动上表示,我国粮食流通环节损失浪费惊人,有专家估算,我国现在每年粮食全产业链总耗损率约12%,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损失损耗的粮食大约700亿斤,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左右。


王振忠说,管理方式粗放、消费心理不科学和节俭意识淡薄,是造成粮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增产难度增大与损失浪费严重并存现象。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的态势下,我们要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举。“可以说,节粮减损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近几年,国家针对粮食流通环节,在全国粮食行业持续开展了优质粮食工程、农户科学储粮、“粮安工程”建设规划、“智慧粮库”建设、原粮“四散”运输、“粮食适度加工”以及制止“餐饮浪费”等节粮减损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介绍,节粮减损已经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4月15日开始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从事粮食收购、运输、加工的经营主体节粮减损做出专门规范,为依法节粮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标志着我国节粮减损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活动上,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宋春伶还宣读了倡议书,倡议粮食行业要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粮食产业全过程,确保颗粒归仓、高效产出。积极服务“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绿色仓储等六大提升行动”;推动“产购储加销”等环节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实现产后全过程、系统化节粮减损;惩戒铺张浪费、褒奖节粮减损,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面面观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年终特稿丨2021充满艰辛与温暖 2022乡村仍是诗和远方
乡村
南旱北涝 农业如何应对“陌生”天气
乡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第一看点
十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第一看点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文)
第一看点
碳达峰碳中和中央层面总体部署亮相
第一看点
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第一看点
首都三大“热土”探访记:向东看,还是向南看?
北京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