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畅)10月8日,“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共有超300件古代文物展出,包括春秋时期的晋公盘、商晚期的玉立人和玉鹰、辽代的观音菩萨立像等。
春秋时期的晋公盘。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辽代的观音菩萨立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春秋蟠螭纹铜鼎入藏仪式。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表示,青铜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有显赫尊贵之意,借这件宝物的美好寓意,祝愿清华大学鼎盛发展,山西与清华的合作更见成效。
据悉,本次特展由清华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分“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六个单元,展出山西省11家文博单位共计300余件古代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半数以上,时间从旧石器晚期至明代,跨越一万年。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山西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策展团队介绍,展览主题定为“华夏之华”,其中第二个“华”字寓意深刻。其一,华,花也,美好,亦可借喻西阴文化之“花”。其二,华,精华,华夏文明的精华。其三,《书·舜典》记:“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孔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华就是文德,即礼乐教化,与帝尧相关——传夏族兴起于晋西南,“尧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有学者将陶寺遗址与之对应。展览通过精选的相关文物,以实物的证据呈现辉煌的山西古代文明。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期较长,观众可于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9日期间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参观。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