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调解法官和刑事法官如何看待“公平正义”?他们这么说
新京报 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2021-09-16 23:03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9月16日,4位法院系统党员代表来到中宣部新闻发布厅,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如何看待“公平正义”,调解法官和刑事法官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陈辽敏是一名调解法官,她说,最喜欢和当事人并肩坐在调解桌前促膝长谈,用调解的艺术去展示“柔性司法”之美。“做了这么多年调解工作,我感觉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就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优秀、业务水平精湛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推进多元解纷机制。”

 

杭州是互联网之都,网络纠纷比较多,2008年,特邀调解员队伍就开始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动力,不断推动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电子督促程序、浙江ODR平台以及“一码解纠纷”等创新工作。最近,在最高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建设的要求下,他们又推动了微法庭和共享法庭等诉源治理工作。

 

说起公平正义,陈辽敏说,她的理解是,作为一名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用公正的裁判去彰显司法的正义。“做了调解工作以后,我对公平正义又有了新的理解。”陈辽敏说,一本本卷宗看上去可能是生冷的,但案卷背后的当事人是非常生动温暖的。法官有时候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当事人传递给我们的人性真善美;法官在案件调解过程中也不断传递他们的善良和爱,并且去激发当事人内心的正能量,让当事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真正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当事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我们法官感受到了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海钦的父亲,也是一位人民法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为人民伸张正义的法官。作为一名“法二代”,黄海钦先后参与审理、审核各类毒品案件2000多件,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和陆丰禁毒“摘帽”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起公平正义,黄海钦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作为刑事法官,第一条就是不能出现冤假错案,要守住疑罪从无的底线,把牢防范冤假错案的防线。第二,要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特别是要尊重被告人的人格尊严。第三,要让被害人及其家属受到的伤害及时得到修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陈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法官李晓明:40年司法路,敲得响正义也捂得热人心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时事
帕斯捷尔纳克|太阳在冰上取暖,一日长于百年
文化
律师张琪:听障人群很容易成为金融诈骗受害者,我希望为他们发声
娱乐
23502件!阜阳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新京号
获改判轻罪后,他想申请国家赔偿
时事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损后怎么办?家事法官来支招
北京
白洋淀上的“船上法庭”
新京号
抓住那个假冒的“律师事务所”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